6、桂林山水教材分析:本课教学,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在重视改进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会学”。本课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做到因道学文,以文悟道,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课。教学要求1.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2.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法特点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也就是先“整体感知,直奔中心”,接着“部分深究,逐层渗透”,最后“再现整体,深化中心”。.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教学重点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教具准备: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时间:第3周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静”“清”“绿”。)3.体会最后一句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奇”“秀””险”)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险氨。)(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六)朗读全文(七)作业1.朗读课文2.识记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