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四年级语文上册 11《秋游景山》教案2 浙教版-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VIP免费

四年级语文上册 11《秋游景山》教案2 浙教版-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1页
1/3
四年级语文上册 11《秋游景山》教案2 浙教版-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2页
2/3
四年级语文上册 11《秋游景山》教案2 浙教版-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3页
3/3
秋游景山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累、冲”,理解25个新词语的意思。2.能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意思。3.理解本课的主要写作特点,模仿第2自然段写一个总分语段。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至7自然段。5.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继续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在分段中能找出表示地点的词语作为分段标志,模仿第2自然段写一个总分语段。教学难点:讨论分段和概括段落的主要意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11秋游景山2.启发式谈话:同学们去过北京吗?是否游览过北京的景山公园?谁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3.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景山公园,去领略一下那儿的美丽景色吧!4.录音朗读,学生闭目欣赏。二、自学生字词,理清脉络。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①学会本课12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新词。②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③提出不懂的问题。2.检查自学字词效果。①指名轮读课文,集体正音。②质疑释疑。3.学习按地点转换的顺序给课文分段。①作者在景山游览了哪些地方,用"--"在文中划出表示地点的词语。②教师点拨:"朝西望、向南望、往东看"是作者登上万春亭所看到的北京城的景色,因此把它们归并在一起。③讨论分段,说说分段的理由。三、学习第1段。1.自由读第1段,思考:在什么时间、地点,看到哪些景物?2.联系上下文理解"红柱黄瓦""映衬""节日的礼花""千姿百态"等词语的意思。3.指名说说这段的主要意思。4.作业。完成《作业本》第1、3、4题。第二课时一、复习。1.听写词语。2.齐声朗读第2段,说说这段的主要意思。二、学习第2段,仿写一个总分语段。1.自由读第2段,口头填空:我们来到果园里,看到()。2.投影,出示语段:果园里各种果树果实累累。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微笑;红艳艳的大苹果像挤在一起的胖娃娃,扒开绿叶笑眯眯地往外瞧;金黄的大柿子把树枝压弯了腰。好一派迷人的秋色!3.你从哪里感受到果园里果实累累?①用“一”划出具体描写果实累累的句子。②反复研读,体会感受到颜色美、果实多、个儿大。4.小结写法:这是一个总分段式。作者抓住果园里水果的颜色美、果实多、个儿大来描绘出果实累累的迷人景色,并运用了比喻、拟人的写作手法。5.仿照第2段的写法,描写一段"夏天果园里果实累累的景象"。①夏天果园里会有哪些水果?②选择一种水果加以描述。(相互交流、评议、拓展思路)③按总分段式写一个语段。三、作业。完成《作业本》第5、6(1)(2)题。第三课时一、学习第3段。1.轻声读第3段,思考:离开果园,"我们"来到什么地方?举目眺望,又看到了什么?2.这一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用"。。。。"圈出方位词。3.激发兴趣:北京城各个方位所展示的景色都十分美丽。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所喜爱的一个方位认真研读,感受它的自然美。(第4、5、6自然段可根据学生的选读随机安排)4.有感情地朗读第3段,说说这一段的主要意思。二、背诵第3段。1.回顾第3段内容,完成(作业本)第7题的"来到万春亭"。2.试背。记住要点(朝西望……向南望……往东看……)以《作业本》第7题的填空尝试着背诵。3.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背--齐背。三、作业。完成《作业本》第2、6(1)(2)、7题。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四年级语文上册 11《秋游景山》教案2 浙教版-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