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重庆市天宝实验学校黄国卫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化学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将充分利用“云南图书馆二氧化碳泄漏”这一焦点新闻,深度挖掘科学知识、安全教育、思想教育素材,加强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该事件中去发现二氧化碳的性质,并能用掌握的知识去解决二氧化碳泄漏事件中的一些问题。为突出二氧化碳化学性质这一重点,课堂通过学生自主合作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渗透性质决定用途的学习思想。为了突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难点,我充分利用学生做二氧化碳溶解性的实验成果进行再探究,把教材中的四个验证性实验细化为三个步骤,即“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了吗?”“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碳酸有什么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进行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等步骤进行探究,适当调整了教材上的操作顺序,加强了现象对比,探究过程和结果更易让学生接受。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特点,把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应用在情景创设→科学探究→概括整合→拓展运用等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②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①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②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语言表达交流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学生认识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教学方法】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和学生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多媒体辅助下,通过情景创设→科学探究→概括整合→拓展运用等环节,促成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形成。【教学用品】教师: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试管、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蜡烛,火柴,烧杯,染上石蕊的小纸花(若干),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5个,装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装有稀醋酸、稀盐酸、水的喷壶各一个,澄清的石灰水,雪碧一瓶。学生:共分25组,每组提供盛水的烧杯,装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2个,火柴,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蜡烛,玻璃片。实验改进:倾倒二氧化碳时,在烧杯口斜放块玻璃片,隔开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实验成功率更高;把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由教材上的验证性实验改为学生探究性实验。【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创设〗播放关于《云南图书馆二氧化碳泄漏》的新闻。引出二氧化碳课件出示课题〖科学探究〗一、二氧化碳的性质1.从生活中学性质[课件]:(针对以上事件有两家媒体的报道是这观看。感受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通过已有知识和生活常识对两个标题做判别,然后回答问题。以真实事件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二氧化碳、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为后面深度挖掘其教育功能做好铺垫。紧密联系前面新闻,更显自然。样的:媒体1:云南图书馆二氧化碳泄漏39人呼吸受困。媒体2:云南图书馆二氧化碳泄漏39人中毒[提问]:你认为哪个标题更科学?从中能得出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课件]:无毒,但不能供给呼吸。2.从已有知识归纳性质[演示]:打开可乐瓶,冒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课件]: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板书反应原理,强调可鉴别二氧化碳。3.从实验中探究性质①观察二氧化碳[课件]:无色,无气味,气体②倾倒二氧化碳出示步骤,老师强调要说出自己的观点说出结论观看,回忆,思考根据刚才的现象总结性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观察桌上的二氧化碳,说出相关性质。熟悉实验步骤和要点,小组实验探究,记录现象和结论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能灭火……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从生活中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用知识去判别生活中事物真伪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与生活和旧知识的联系强化化学用语的教学突出实验探究是学习掌握化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强调实验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