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育才中学高中生物第三章第3节生物群落的演替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简述群落演替的概念。2.举例说出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的过程。3.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学习重点、难点】群落演替、初生演替、次生演替概念【自主学习】一、群落演替的概念、特点和标志:1.概念: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代替的演变现象。2.标志:。二、群落演替的类型:1.原生演替(初生演替)(1)定义:在或虽有过生物生长但已被的原生裸地上发生的生物演替。(2)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原生演替为例):。2.次生演替(1)定义:当某个群落受到洪水、火灾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干扰,该群落中的植被受所形成的裸地,称为次生裸地。在次生裸地上开始的生物演替,称为次生演替。(2)过程(以发生在弃耕地上的次生演替为例):。三、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1.群落内部因素:(原因):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动力;种内和种间关系动态变化—催化剂。2.外界环境因素:(重要条件):自然因素:火灾、洪水、严寒等。人类活动: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自然演替的和进行。我的疑惑:【合作探究】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4.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什么?5.群落演替两种类型的比较(1)分类依据:群落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2)两种类型的比较见表1【课后作业】1.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中一些生物消失了,另一些生物来占据它们的空间,就属于演替B.光裸的岩石上最先出现的是地衣C.在弃耕的农田上不可能形成树林D.不论在什么条件下,群落的演替都能形成树林2.下列群落演替系列中,哪一种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B.草原的放牧演替C.农田弃耕后的恢复演替D.砍伐森林的恢复演替3.在气候条件合适的条件下,从裸露的岩石开始的初生演替的完整过程是()A.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B.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森林阶段C.地衣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D.森林阶段、灌木阶段、草本植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4.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A.灌木繁殖能力较强B.草本植物寿命较短C.草本植物较为低等D.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5.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A.影响因素不同B.起始条件不同C.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6.人类的下列活动,有利于群落向正面演替的是()A.围湖造田B.过度放牧C.封山育林D.退草还耕7.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A.初生演替B.先是初生演替,后为次生演替C.次生演替D.先是次生演替,后为初生演替8.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着演替。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初生演替历程短、速度快项目类型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时间速度影响因素实例2B.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降低C.在演替早期,群落中优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显著变化D.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是次生演替的一个例子9.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时间中,在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杂草地、以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以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A.物种进化B.外来物种入侵C.群落演替D.垂直结构10.下列关于演替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植物群落也像群落个体一样,有一个发生、发展到死亡的过程B.初生演替一般都比次生演替进行得快C.促使植物群落发生演替的动力因素既有内因,又有外因D.地衣、苔藓被称为先驱物种,是初生演替中出现的第一批物种11.实施西部大开发,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沙漠化等。试回答下列问题:(1)西部大开发过程中,“退耕还林、还草”的目的是为了处理好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走__________________的道路。(2)根据群落演替的原理分析,如果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