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的统一与大运河1教学目标知道隋朝建立和隋统一南北的时间。了解大运河开通情况并认识其历史作用。2学情分析通过半年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前期的基本情况,弄清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及相应的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封建社会前期的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等重要内容,对掌握历史年代、历史线索、对历史人物评价方法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采用教师讲述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师生共同学习,生生合作的学习途径,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3重点难点重点:隋的统一与大运河的开凿及其历史意义。难点:(1)开皇之治:由于本部分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实际,不易引起学生兴趣,而且教科书叙述比较简洁,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2)对开凿大运河的评价:学生由于生活经历有限,评价历史事件容易简单化.如何引导学生对大运河的开凿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是本课的又一难点.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隋的统一与大运河导入新课回顾上个学期中国古代史的学习,简单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及相应的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和中国古代社会前期的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等重要内容。特别回顾了南北朝的历史线索,导入“隋的统一”。一、隋的统一本目分四个板块:隋的建立、隋的统一、隋的疆域、隋的富庶“隋的建立”: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以及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帮助学生对杨坚建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对杨坚这一重要历史人物有一个初步认识。“隋的统一”: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涉及三个问题,即隋统一的条件、经过和影响。关于隋统一的条件既是本课重点也是难点,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然后请1-2名学生典型发言,其他学生补充发言。最后教师再把归纳整理出的结论通过大屏幕显示出来,供学生参考。隋的疆域”:指导学生阅读“隋疆域图”,指出隋的都城和重要城市。“隋的富庶”:学生阅读教材后,简单介绍有关“隋的富庶”的具体实例,教师提问:隋的富庶与大运河的开凿有无必然联系呢?从而,巧妙地过渡到下一目的学习。二、贯通南北的动脉本目分三个板块: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大运河的开凿及概况、大运河通航的影响“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教师归纳各组意见,通过大屏幕显示出来。“大运河的开凿及概况”:教师提供一段大运河视频,一张地图,若干运河风光图,再结合教材内容,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一种简单而便于记忆的方法来介绍大运河,然后与同学分享交流。教师也展示自己的方法,如3+4+5=1(3个点+4段+5大水系=1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或者把大运河的基本内容归纳为:“54321”五个阿拉伯数字,即沟通五大水系、开凿四段运河,共有三个支撑点、全长两千多公里,成为一条贯通南北水路交通的大动脉。“大运河开凿及通航的影响”:教师提供两段材料,出示两张国外运河图片,学生通过阅读比较、思考讨论,就“大运河开凿及通航的影响”发表自己的观点。巩固与练习教师设计三组题目供学生练习:选择题帮助学生掌握有关“隋的统一”的基础知识。材料阅读题“你怎样评价隋炀帝修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指导学生客观辩证地评价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