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归园田居陶渊明陶渊明1、了解陶所处的时代背景、陶的生活经历,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全面理解陶渊明其人。2、分析体会诗的平淡质朴的语言。学习目标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陶渊明的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392)陶渊明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晋安帝义熙元年(405)41岁。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晋安帝义熙二年(406)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病故。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陶渊明今存诗歌共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四言诗并不太出色。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平淡自然、萧散冲澹。主要是指那些田园诗,用语质朴自然、清新疏朗。人们常引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可谓是此类的代表。另一种是慷慨激昂,豪放有力。主要是某些咏诗拟古之作,所写的大多是诗人对古代人事的评解和感慨,借以表现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慨,寄托自己的理想,用语则豪迈刚烈,感情激越。人们对此称道的《咏荆轲》以及被鲁迅称为“金刚怒目”式的“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读山海经》其十),便属于这一类。朗读诗文在南山山坡下种了一块豆子地,杂草长得很茂盛,而豆苗稀稀拉拉的。于是早起晚归,到田园里锄草。在皎洁的月光下,肩扛一把锄头,穿行在草木遮掩的山路上。狭窄的山路旁草木长得很高,露水把衣服都沾湿了。衣服沾湿了又有什么可惜的呢?只要称了心愿就好。译文1、“带月荷锄归”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图?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带月荷锄归”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月夜归耕图:在皎洁的月光下,肩扛一把锄头,穿行在草木遮掩的山路上。2、你如何理解诗人所说的但使愿无违中的“愿”?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3、主旨句是哪一句?结合背景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主旨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主旨:表达了作者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厌恶官场喜爱田园的思想。堂清1.《归园田居》的作者是-----,名-----,字元亮,号_______,朝代___。2.表现诗人田间劳作艰辛的诗句:3.表达诗人宁可隐居躬耕,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句:4.体现全诗主旨的诗句是:答案:1、陶渊明潜元亮五柳先生东晋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3、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4、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5.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6.写种豆的地点及豆苗的长势的诗句:7.归途夕露沾衣的诗句:答案:5、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6、种豆南上下,草盛豆苗稀7、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