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丝绸之路的开辟教案 岳麓版-岳麓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VIP免费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丝绸之路的开辟教案 岳麓版-岳麓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_第1页
1/2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丝绸之路的开辟教案 岳麓版-岳麓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_第2页
2/2
第16课丝绸之路的开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设置丝绸之路的开辟和中西经济文化交流①培养学生正确认读历史地图的能力。②培养学生历史知识综合归纳能力、历史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过程与方法:①感知西汉时期西域各族的生活状况理解代。②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个性,对历史情景进行合理的想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学习张骞、班超的报国理想和开拓精神。②帮助学生认识丝绸之路对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说明中国人很早就有对外开放的意识。重点难点:1、重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2、难点:西域都护设置丝绸之路的开辟教具准备:图片教学环节:【激情导入】【自主学习】(课前发放学案,要求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完成1、2、3、4、5题并加以识记,然后思考6、7、8题,为课堂合作交流做准备。1、汉朝时,人们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天山南北的今新疆地区称为西域。2、公元前138、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3、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属于中央政府统辖的开始。4、丝绸之路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和西亚,再到大秦。5、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中国的凿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等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以及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小结:(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2)你们有不能解决的或向全班同学推荐的有价值的问题:【合作探究】(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讨论6题,对不懂之处互相帮助,对新发现的疑问进行探究,并做好分工,准备展示。)6、想一想,张骞出使西域还会遇到哪些困难?提示:学生任答下列一点或其他言之成理的即予肯定。如不了解西域情况;沿途地理环境恶劣,戈壁沙漠相连,崇山峻岭阻隔,气候变幻莫测;沿途民族关系复杂;语言不通。【展示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展示,其他各组认真听取,可以质疑,也可进行补充。)教师对各组回答的问题进行点拨和分析。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新疑问。对小组进行恰当评价。【拓展延伸】(走进历史,感悟历史)7、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花了多少年?张骞出使西域体现了哪些优质品质?提示:13年。品质:建功报国的爱国主义理想;不畏艰难的艰苦奋斗精神;坚持不懈的意志和恒心;敢于开拓的创新意识;善于外交的杰出才能。8、想像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们的苦和乐。提示:苦:山河险远;气候恶劣;强盗出没;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不同对待;语言不通等。乐:领略不同风光;享受异国情调;学习不同文化;可以挣钱发财;促进中西交流。【归纳总结,构建提升】(学生画知识系统树。)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及时贯彻情感教育,巩固深化知识。【达标练习,反馈迁移】(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辅导。)见学案【教学后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丝绸之路的开辟教案 岳麓版-岳麓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