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5古诗二首《绝句》∣人教(部编版)《绝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弄清诗句含义,展开想象,作画配诗,感受诗人的心境。3、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过程与方法:自主与合作。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弄清诗句含义。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方法:感悟法、朗诵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杜甫肖像导入,检查预习。(二)、展示学习目标(三)、讲授新课;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a、老师范读(课件:在背景图上一行行出示,同时加入音乐,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想听一听那优美的诗文吗?b、学生初读感知:你是不是也想读啊?(学生自由读文,注意把生字的读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c、指名读、齐读。读的真好,因为诗真美,想不想走进诗人,走进杜甫草堂,去和他一同分享这天成之美。2、随文识字,理解古诗内容,指导朗读。(1)学习第一句(课件:“两个黄鹂鸣翠柳”,声情并茂。)a、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两个黄鹂在树梢上鸣叫。)学生用各种方法记忆“鹂”、“鸣”、“翠”。(换一换、加减偏旁。)(鹂:lí,黄鹂,一种鸟,所以鸟字旁,左声右形。)(翠:绿的意思。)(鸣:鸟的叫声,出示字理。汉字就像个成长的孩子。课件:鸣的字理图,使学生清晰看到鸣的历史演变过程。)看吧,两只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在翠绿的柳梢间欢快地鸣叫。他们是春的使者,给人以希望和向往。闭上眼睛想,你看到了吗?你能读出这春的生机吗?(2)学习第二句(课件:“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感受意境。)a、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b、这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课件“鹭”逐渐变大,跳出来)c、学习“鹭”,你认识它吗?(3)学习第三句a、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真是色彩鲜明,到外莺歌燕舞,绿柳垂丝,春意融融,怎不令诗人陶醉其中,此时他透过窗户,极目凝视却又被什么吸引住了?(被远处的西岭雪山吸引住了。)b、这便是“窗含西岭千秋雪”。(课件:第三句配图,感受“窗含”意境。)c、瞧,又有两个生字朋友跳出来了,看看这两个小淘气谁认识呢?(课件,蹦出“含”、“岭”)你觉得他们长得像吗?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岭”去掉“山字旁”,你还认识它吗?(令)那么,“令”字家族除了“岭”你还想起了谁?(玲、拎、冷、铃、零、龄、领)d、汉字多变,汉字真的很神奇,一个“含”字将西岭雪山美景尽收眼底。(4)学习第四句(辗转)a、诗人忽又低下头,这次,他看到了“门泊东吴万里船”。(课件:第4句配图,感受意境。)原来俯首处,门外还停泊一艘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b、书写“船”,认识“舟”。这里还有1个字你认识它吗?(船,课件:“船”字,突显船在当前页中位置)“船”是“舟”字旁,“舟”做偏旁时“横”变成“提”。在虚宫格中书写。c、同学们,战乱过后,江河畅通,路路通,万里航船,再不受阻,而行于其中,诗人看到此情此景,会是怎样的心情?(愉快)d、让我们用愉快的语气读出诗人愉悦的心。(齐读)4、感悟课题a、同学们,品读了这首诗,你想说什么?(诗句太美了)b、是啊,诗句太美了,是因为大自然太美了;大自然太美了,是因为此时此刻诗人有一颗欣赏的心太美了。只要心中有景,大自然处处是美景,也只有诗人这样绝妙的语句才能配得上大自然这绝伦的美景绝句,无与伦比,而不仅仅是一种诗的体裁。(课件:回到首页图,学习“绝”,使课的本身达到“扣题”的效果。)5、想象诗句,感受美a、同学们,我们学完了整首诗,恐怕我们的脑中不停的闪现的就只有一个字——美。让我们闭上眼睛,想像这种美,印记这种美,吟诵这种美。(生配乐读,想象画面)b、练习。(才子对对碰。课件:出练习题,在横线上填上本课的生字。翠柳丝线,黄鹂悠鸣。一行白鹭,志向青天。雪岭含窗,别具一格。泊船万里,驶之东吴。千古佳句,万世称绝。)六、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七、作业:将本诗背会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