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教案【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记住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理解自然条件对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影响。二、能力与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原始农耕时代的器物(主要是陶器),培养理解当时人们生活状况的能力,发现当时人们的审美特点;通过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旧石器和新石器的比较,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比较方法。通过北京人与猿类、现代人的比较,以及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比较,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并运用比较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体验原始农耕劳动的甘苦及其创造的价值,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通过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典型史实,启发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重点难点】一、南方地区学校以河姆渡遗址为第一重点,半坡遗址次之。二、难点:1、“新石器”的含义。2、河姆渡原始居民工具、房屋的特点及其与生活环境的关系。3、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所反映的社会情况。【授课类型】新课。【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学生收集感兴趣的原始农耕文化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原始人类起初靠采集和渔猎获取食物。随着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原始人类学会了种植庄稼、饲养牲畜、制作淘气、建造房屋,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分布着许多原始农耕文化遗址。让我们走进具有代表性的遗址,体验一下原始农耕生活的甘与苦吧!学习新课:学生阅读课前导入框:大家回想一下,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他们是靠什么获得食物的?(采集、打猎、捕鱼)他们这种靠“采集”获得食物的方式有哪些不便?(受季节变化和天灾的影响;采集的食物量有限等条件的限制)。大家分析的有道理,原始人要改变这种这些,关键要解决什么问题?开始一种什么样的新生活?我国原始的农耕是怎样出现的?本节课将了解到这些内容。利用教材《重要原始农耕文化遗址分布图》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具体位置。一、河姆渡遗址提问: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什么时间的什么地点?生产工具怎样?他们种植什么作物?住什么样的房子?主要饲养何种家禽?手工业制造有哪些?学生阅读第一目,观察教材第7页《重要原始农耕文化遗址分布图》,第8页《骨耜》《炭化稻谷》,然后回答。讨论: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引导学生从生产工具、农作物种植、居住房屋、原始的饲养业和手工业等方面思考。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住干栏式的房子,过定居的生活,已会挖掘水井、饲养家禽、会制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填表:自然条件对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影响。生存的自然环境特点生产生活突出特点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原始农业:种植水稻原始畜牧业:饲养水牛等湖泊沼泽密布采集业:利用舟船,采集水生植物捕捞业:捕捞鱼蚌居住:建干栏式房屋其他:挖水井、制陶器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是这样的。那么,半坡原始居民生活情况如何呢?请大家仿照第一目学习第二目——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学生阅读第二子目后回答。二、半坡遗址提问: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什么时间的什么地点?生产工具怎样?他们种植什么作物?住什么样的房子?主要饲养何种家禽?手工业制造有哪些?学生阅读第二目后回答。填表:自然条件对半坡原始居民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生存的自然环境特点生产生活突出特点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少雨原始农业:粟、麻、蔬菜原始畜牧业:猪狗牛羊鸡等采集业:植物种子果实加工业:把粟加工成小米,用麻纺织麻布,加工彩淘居住:建半地穴式房屋比较: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的房屋?而半坡原始居民却建造半地穴式的房屋?主要是地理环境的影响长江流域地势低洼,潮湿温热;而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所以,我们在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