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青铜文明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2、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二、教材分析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全课的重点子目,学习时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第一、认识自夏至西周青铜文明的延续性以及各个时期的特点:原始社会晚期,出现了青铜器。夏朝时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西周时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从而对中国古代文化连续发展这一显著特征有初步认识,第二、认识青铜艺术的典型代表:青铜器是由铜、锡、铅放在一起经过高温冶炼为青铜溶液,铸造而成。奴隶们在手工作坊里制造出很多品种的青铜器,其中,司母戊大方鼎是现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四羊方尊是商朝青铜器中的精品。而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第三、认识青铜艺术的历史地位:青铜艺术是夏、商、西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我国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艺术发展史上也是举世闻名的。在学习这一重点问题时,除应注意把握青铜铸造业的上述情况外,还应把握该期其它手工业发展的状况,从而对夏至西周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形成全面的认识。难点: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是本课的难点问题。学习时往往容易把“青铜文明”与青铜器或者青铜铸造业简单地等同起来。因此,应该对这一概念进行全面而准确的理解:青铜铸造业是商周时期重要的手工业部门;“青铜时代”是指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三、教学建议1、教法运用(1)启发式教学结合网络教学(2)自学探究式学法2、学习导航1.指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概括提炼并列举本课所涉及的重要知识点,如:青铜器在夏、商、西周三代发展的阶段特点;青铜器生产的特点及种类;其他手工业行业;农业及畜牧业发展的表现;奴隶的悲惨境遇,等等。要求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总结。2.在上述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为什么夏、商、西周三代会出现如此辉煌灿烂的文明成就?”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使学生掌握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这一结论。四、板书结构设计: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出现青铜器;2、到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有司母戊鼎----至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和四羊方尊3、与商周同期,在我国西南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青铜文化,即“三星堆”文化。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三、奴隶的悲惨生活五、教学过程㈠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司母戊鼎的图片。教师用形象的语言介绍司母戊鼎:这是1939年在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出土的一件青铜器。因鼎腹壁内有“司母戊”铭文,故得名。据研究,是一代商王为其名戊的母后所做的祭器。这件方鼎高1.33米,口长1.10米,壁厚0.06米,重832.84公斤。器形庄重,花纹瑰丽,是迄今所见商周青铜器中最重最大的一件。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那同学们想一想,商朝为什么能够制造出这么大的青铜器?我们为什么把夏商周时代叫做青铜时代?我们这一课所讲的“灿烂的青铜文明”又是指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具体内容。㈡教学新课1、教师打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的图片供学生讨论,了解夏商周青铜器的高超技艺,运用物理和化学知识分析青铜器的制作成分和制作工艺。并要求学生用橡皮泥或胶泥制作一种器皿,引出夏商周陶瓷,玉器制造业也很兴盛,体会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艰辛,通过实践提高感性认识。2、以“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常吃什么”?导出夏商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得出当时的农牧业已相当发达的结论,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3、设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