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生物群落的演替一、单选题(2分×20=40分)1.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要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A.种群数量和密度B.种群年龄结构C.种群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2.决定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因素主要是①种群密度和出生率、死亡率②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③出生数量和死亡数量④迁出和迁入数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A.种群密度B.年龄组成C.性别比例D.出生率4.如图是依据我国三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其中完全正确的描述是A.图(1)是增长型,从图(3)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B.图(1)、图(2)、图(3)都是衰退型C.图(2)是典型的稳定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D.图(1)、图(2)、图(3)都是稳定型5.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m2的样方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正确说法是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7.生态学家以年龄为横坐标,以存活数量的对数值为纵坐标,绘制出种群的存活曲线(如下图所示)。某野生鱼类和人类的存活曲线分别属于用心爱心专心A.Ⅰ和ⅡB.Ⅱ和ⅢC.Ⅰ和ⅢD.Ⅲ和Ⅰ8.某细菌种群随时间延续营养物耗尽,由于突变的原因出现了新菌株,它们能够利用原来菌种产生的有害代谢废物。以下各图中能反映上述菌种发展趋势的是()(注:M代表菌种的数量)9.下图中能正确表示“J”型、“S”型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分别是①②③④[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10.近年来,我国在近海海域实行“伏季休渔”,其目的是A.控制捕鱼的大小和数量,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B.检测渔船和捕鱼器械,节省燃料C.防止“赤潮”的出现和海水污染恶化D.实施分区管理,避免渔事纠纷11.下面为四种生物种间的关系示意图,能正确表示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大小两种草履虫(青霉菌与其他细菌);狐与兔;细菌与噬菌体四种种间关系的依次是A.③④①②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③②④①12.青霉菌在生长期间能分泌青霉素,它能抑制周围其它微生物的生长。青霉菌与这些生物的关系是A.竞争B.捕食C.种内互助D.寄生13.下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生存斗争、种间斗争、种内斗争和竞争关系的是用心爱心专心14.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的中药。冬虫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内而变为菌核,使虫体内部组织被破坏,仅残留表皮,夏季菌核萌发,由幼虫口或头部长出菌柄的子座,因而似直立的小草,这种真菌与幼虫的关系属于A.共生B.寄生C.竞争D.捕食15.下列古诗中从生物学角度看,表现为物种间竞争关系的是A.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16.对海洋岩礁上的藻类植物调查时发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一些的水域中是红藻,直接影响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阳光B.温度C.海水含盐量D.海水含氧量17.影响生物群落水平方向上分布的因素不包括A.光照强度B.土壤类型C.温度高低D.生物种群特征18.台湾玉山西北坡植被分布情况为:下层为热带雨林,中层为常绿阔叶林,顶端为高山草甸。决定该山植被分布的生态因素是A.水分B.阳光C.温度D.能量19.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年龄个体数甲年龄个体数乙A.衰退型和增长型B.增长型和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