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经典CMOOC课程第一讲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主讲教师:胡可先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在不到三百年的时间里,流传下来的诗歌就超过五万首。这样浩繁的卷帙,就是专门研究者,也难以全部诵读,故从唐代开始,有关选本就层出不穷。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莫过于清人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我们现在,不仅大学需要学习《唐诗三百首》,中小学课本也有《唐诗三百首》诗作,社会上《唐诗三百首》也影响广泛,甚至中国邮政发行过全套邮票《唐诗三百首》。一《唐诗三百首》的编者和编写缘起《唐诗三百首》原署编者“蘅塘退士编”。他的生平事迹主要记载》于《名儒言行录》、《梁溪诗钞》及《无锡金匮县志》、《续修江苏通志》、《新安孙氏家乘》等书,清人孙殿起《贩书偶记续编》第十二卷有一条著录:“《异文录》十二卷,清蘅塘退士孙洙辑,道光戊戌精刊巾箱本。”将“蘅塘退士”与“孙洙”并署。我们现在将一些零星的记载整合一下:(一)孙洙其人其事【孙洙(1711-1778),字临西,又作苓西,号蘅塘,晚号退士,无锡人。乾隆九年(1744)甲子以庠生考中顺天举人,授景山官学教习。十年乙丑副文理明通榜,除上元县教谕。十六年辛未,中吴鸿榜进士。历任直隶卢龙、大城,山东邹平知县。平生工诗文,擅书法,书宗欧阳询,诗学杜少陵。诗入《梁溪诗钞》,著有《蘅塘漫稿》。乾隆二十八年(1763)癸未春,辑《唐诗三百首》。孙洙以乾隆四十三年戊戌(1778。)卒。】孙洙一生值得称道者有三个方面:2其一是读书。孙洙少时颖敏过人,然家境贫困,冬日读书时常常握木块于手中,以为木生火可以御寒。他是同乡硕儒吴鼎(字容斋)的高足弟子,读书选择名师。做官时,在处理公事之余,专心读书,不改书生本色。其二是做官。孙洙做官,所到之处,都能谘访民间疾苦,与百姓谈叙如同家人。任大城知县时,捐钱浚河,民享其利。孙洙一生,虽。为官数任,终究淡若寒素,两袖清风。每逢离任时,百姓都攀辕泣送。其三是著书。著有《蘅塘漫稿》,辑有《唐诗三百首》。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孙洙编选《唐诗三百首》时,其继室徐兰英参以见解,互相商榷,具有一定的功劳。徐兰英是江南才女,平生工诗善画。但他的《梁溪漫稿》现在已经无从找到,只是顾光旭的《梁溪诗钞》还收录孙洙的两首诗:《补庄并序》、《奉檄送定北军出居庸关马上作》。(二)《唐诗三百首》的编写缘起《唐诗三百首》成书于乾隆二十八年,原序是这样的:【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易于成诵,故流传不废。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殊乖体制。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万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余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较《千家诗》不胜远耶?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请以是编验之。】序称其编选的目的是作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因此所选之诗都是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问世以后,就风行海内,流传之广,罕有其比,二百余年来,未曾稍衰。《唐诗三百首》收诗家七十七人,而选诗数量,现传各本,稍有不同。其原编共三百一十首,其后章燮注疏,又增七首,清李盘根注本增至四百首。其实,后增之诗,并不符合孙洙本意。因为他编选《唐诗三百首》,是要继踪《诗经》的传3统。朱自清先生曾作《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以为编者在模仿“三百篇”。【【《诗经》三百零五篇,连那有目无诗的六篇算上,共得三百一十一篇;《唐诗三百首》选诗三百一十首,决不是偶然的巧合。编者是。怕人笑他僭妄,所以不将这番意思说出。】(三)《唐诗三百首》与《千家诗》《唐诗三百首》是为了代替《千家诗》而作的,序称超过《千家诗》很远,为了进一步了解《唐诗三百首》,我们先介绍一下《千家诗》。《千家诗》是中国古代的一部专选格律诗的诗歌选本。性质属于启蒙读物,故而所选的篇章都是一些通俗易懂之作。同时又是分门别类编纂的,题材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山水田园、赠友送别、思乡怀人、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应制等。【【有《千家诗》虽然号称千家,实际只录有122家。按朝代分:代唐代65家,宋代52家,五代1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