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乡路小学吴成俊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等,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盛唐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长有他的诗被称为“史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精读:入诗境悟诗情1.诗人来到江边,看到了那些景物?2.这些景物突出了什么特点?花蝶莺留连千朵万朵花多自在花美3.一试身手你最喜欢其中的什么景物?能否结合诗句,发挥想象,把仿佛在眼前的情景用老师提供的句式说一说?(结合理解词语“花满蹊”、“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啼”。)啊,———(景物)真———啊,你看————————。啊,花真多啊,你看,把花枝都压弯了。啊,花真美啊,你看,红的似火,白的如雪,黄的胜金……啊,花真香啊,你看,把小蝴蝶小蜜蜂都引来了呢。例:啊,花真多啊,你看,把小路都遮得严严实实的了。好一派繁花似锦的美景啊,你们看,杏花开了,远远看去,就象天边粉红的彩霞;桃花呢,笑得小脸粉粉的;梨花挤满枝头,仿佛一夜间枝头坠落了满树的白雪,香气四溢,引来了蝴蝶在花丛翩翩起舞,黄莺飞落枝头,自由自在地唱起动听的歌。拓展诗中的花不仅多而且美,这景色在春天随处可见,只要一出门便可看到,为什么要“寻”呢?介绍写作背景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裘马清狂,漫游吴越,曾期许——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仕途失意,忧国忧民,曾愤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战乱被俘,历尽艰苦,曾伤悲——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辞官赴蜀,辗转流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上元元年(760)杜甫卜居成都西郭草堂,在饱经离乱之后,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诗人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独自沿江畔散步,情随景生,一连成诗七首。此为组诗之六。你知道杜甫为什么要江畔寻花了吗?诗人寻找的仅仅是花吗?战乱中哀鸿遍野、满目疮痍,难得见到这如画的美景。诗人更没心情去寻找这种美景。他寻找的是一份远离战乱的安宁与和谐。与春有关的成语春和景明春光明媚春寒料峭春暖花开春意盎然柳暗花明草长莺飞莺歌燕舞万紫千红花红柳绿姹紫嫣红满园春色含苞欲放花枝招展春花秋月春华秋实春回大地春色撩人春深似海春意阑珊与春有关的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春风又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宋】王安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江南春绝句》【唐】杜牧)*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作业•1、默写《江畔独步寻花江畔独步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