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独步寻花 一、教材分析 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它是《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中的第五首,它所突出表现的是桃花之美和诗人爱花、赏花的审美心理。首先,诗人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美妙的风景画,画面有动有静,给人以壮美的感受:高耸的黄师塔,巍然屹立着;流动的江水,从塔前东流而去。下两句着力写桃花:桃花一簇,深浅放红。表现诗人对花之美的欣悦。全诗在写景中言情,意蕴深远,语言清新,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有利于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学生分析 我班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能静心读书,思维活跃,表达能力较好。学生大多能融入诗歌的情境中,使自己的情感在学习中得到升华。 三、教学目标: 1 、读准“畔、懒、倚、簇“4 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3 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2、难点:理解诗句意思,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想象力,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学法: 1、“边读、边看、边想、边说”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学生的朗读能力,随着对诗文理解的加深逐步提高,审美能力也得到培养。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学生在具体的感悟美的活动中发现问题,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即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性。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含蓄凝练,富有节奏美和音乐美。虽然篇幅短小但意蕴丰富,是小学生精神营养丰富的滋补品。 《语文课程标准》对诗歌的教学有明确的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歌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追求美好的理想。“ 为了体现这一教学理念,《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的教学设计注意了以下几点: 1 、重视情感的引领。情感是古诗教学的纽带,运用电教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古诗意境相呼应的情境,使学生披文入境,感悟景语皆情语。 2 、借助电教手段对学生加强视、听等感官形象化的刺激。图画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借助图画将本首诗形态化,使学生能更清晰的理解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