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补充注释1、闻一多《唐诗杂论·宫体诗的自赎》:“在这种诗面前,一切赞叹是饶舌,几乎是袭读。(“江畔”六句)(表现了)更夐(xióng,远,高)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面前,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对每一个问题,他得到的仿佛是更神秘的更渊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满足了。(“白云”以下一段)这里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李泽厚《美的历程》第七章“盛唐之音”:“其实,这首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一种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所以,尽管悲伤,仍然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永恒的江山,无限的风月,给这些诗人们的,是一种少年式的人生哲理和夹着悲伤、怅惘的激励和欢愉。闻一多形容的“‘神秘’‘迷惘’‘宇宙意识’等等,其实就是这种审美心理和艺术意境。”2、《春江花月夜》为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名。《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录隋炀帝《春江花月夜二首》,均五言四句,解题引《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3、《梁书•简文帝纪》云:“雅好题诗,其《序》云:“余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然伤于轻艳,当时号曰宫体。”《梁书•徐摛传》云:“摛属文好为新变,不拘旧体,为太子家令,兼掌管记,寻带领直。文体既别,春坊尽学之。宫体之号始此。”《隋书•经籍志》集部序云:“梁简文之在东宫,亦好篇什。清辞巧制,止乎衽席之间;雕琢蔓藻,思极闺闱之内。后生好事,递相放习,朝野纷纷,号为宫体。流宕不已,迄于丧亡,陈氏因之,未能全变。”唐杜确《<岑嘉州集>序》云:“梁文帝及庾肩吾之属,始为轻浮绮靡之辞,名曰宫体。自后沿袭,务为妖艳。”4、唐·徐凝《忆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唐·张祜《纵游淮南》:“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5、唐·王湾《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太平御览》卷四引《抱朴子》:“月之精生水,是以月盛而潮涛大。”6、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杂英满芳甸。”7、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唐·李白《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赤壁赋》:““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9、宋·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10、唐·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崔颢《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杜甫《双枫浦》:“辍棹青枫浦,双枫旧已摧。”《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楚辞·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南朝·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11、《子夜歌》:“想闻散唤声,虚应空中诺。”宋·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12、唐·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13、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