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维克多·雨果维克多·雨果•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人类第一种饥饿就是无知。•多办一所学校,可少建一座监狱。•人的两只耳朵,一只听到上帝的声音,一只听到魔鬼的声音。•生活就是面对微笑。•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笑声如阳光,驱走人们脸上的冬天。•勉强应允不如坦诚拒绝。雨果名言•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脚步不能达到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气力。•大胆是取得进步所付出的代价。•应该相信,自己是生活的强者。•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都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垂青。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雨果1802年生于法国南部的欠尚松城。祖父是木匠,父亲是共和国军队的军官,曾被拿破仑的哥哥西班牙王约瑟夫·波拿巴授予将军衔,是这位国王的亲信重臣。雨果天资聪慧,9岁就开始写诗。15岁写的《读书乐》受到法兰西学士院的奖励;20岁时因发表诗集《颂歌与杂诗》,歌颂波旁王朝复辟,国王路易十八赐给他年金。以后写了大量异国情调的诗歌。以后他对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为共和主义者,他还写过许多诗剧和剧本。写有大量具有鲜明特色并贯彻其主张的小说。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及其序言。剧本虽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却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成为文学史上划时代的文献。它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830年,雨果的剧本《欧那尼》在法兰西院大剧院上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确立了浪漫主义在法国文坛上的主导地位。《欧那尼》写的是16世纪西班牙一个贵族出身的强盗欧那尼反抗国王的故事,雨果赞美了强盗的侠义和高尚,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倾向。1830年7月,法国发生了“七月革命”,封建复辟王朝被推翻了。雨果热情赞扬革命,歌颂那些革命者,写诗哀悼那些在巷战中牺牲的英雄。1831年发表的《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义的小说。小说的情节曲折离奇,紧张生动,变幻莫测,富有戏剧性和传奇色彩。“七月革命”之后,法国建立了以金融家路易·菲力浦为首的大资产阶级统治的“七月王朝”。七月王朝不断对雨果进行拉拢,1841年雨果被选入法兰西学士院,雨果创作中的斗争热情减弱了,1843年,他写了一个神秘主义剧本《卫戍官》,上演时被观众喝倒彩,遭到了失败。加上女儿列欧波汀意外死亡,雨果为此沉默了将近10年没有写作,转向政治舞台。1845年,路易·菲力浦封他为法兰西贵族世卿,还当上了贵族院议员。1848年二月革命后,任共和国议会代表1848年6月,巴黎人民举行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成立了共和国。开始雨果对革命并不理解,但当大资产阶级阴谋消灭共和国时,雨果却成了一个坚定的共和主义者。1851年12月,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雨果参加了共和党人组织的反政变起义。路易·波拿巴上台后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他实行恐怖政策,对反抗者无情镇压。雨果也遭到迫害,不得不流亡国外。流亡期间,雨果一直坚持对拿破仑三世的斗争,1851年,雨果写下一部政治讽刺诗《惩罚集》,每章配有拿破仑三世的一则施政纲领条文,并加以讽刺,还用拿破仑一世的功绩和拿破仑三世的耻辱对比,猛烈抨击拿破仑三世的独裁统治。1862年,他先后发表了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九三年》和《笑面人》。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在色当兵败之后,普鲁士军队直逼巴黎。在这国家危亡的紧要关头,雨果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