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 兽维克多 · 雨果(法国) 第一课时维克多 · 雨果( 1802-1885 ) 生于法国南部的贝尚松城。父亲是共和国军队的军官,受母亲影响,从小崇拜法国早期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 雨果天资聪慧, 9 岁就开始写诗, 10 岁回巴黎上学,中学毕业入法学院学习,但他的兴趣在于写作, 15 岁时在法兰西学院写的《读书乐》受到法兰西学士院的奖励, 17 岁在“百花诗赛”得第一名, 20岁出版诗集《颂诗集》,因歌颂波旁王朝复辟,获路易十八赏赐。以后他对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为共和主义者,写有大量具有鲜明特色并贯彻其主张的小说 。 1827 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及其序言。剧本虽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却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成为文学史上划时代的文献。它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830 年,雨果的剧本《欧那尼》在法兰西院大剧院上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确立了浪漫主义在法国文坛上的主导地位。 《欧那尼》写的是 16 世纪西班牙一个贵族出身的强盗欧那尼反抗国王的故事,雨果赞美了强盗的侠义和高尚,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倾向。 1830 年 7 月,法国发生了“七月革命”,封建复辟王朝被推翻了。雨果热情赞扬革命,歌颂那些革命者,写诗哀悼那些在巷战中牺牲的英雄。 1831 年发表的《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义小说。小说的情节曲折离奇,紧张生动,变幻莫测,富有戏剧性和传奇色彩,表现了雨果对封建政府和教会的强烈憎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 七月革命”之后,法国建立了以金融家路易•菲力浦为首的大资产阶级统治的“七月王朝。”七月王朝不断对雨果进行拉拢, 1841年雨果被选入法兰西学士院, 1845 年,路易•菲力浦封他为法兰西贵族世卿,还当上了贵族院议员。雨果创作中的斗争热情减弱了, 1843年,他写了一个神秘主义剧本《卫戍官》,上演时被观众喝倒彩,遭到了失败。雨果为此沉默了将近 10 年没有写作。 1848 年 6 月,巴黎人民举行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成立了共和国。开始雨果对革命并不理解,但当大资产阶级阴谋消灭共和国时,雨果却成了一个坚定的共和主义者。 1851 年 12 月,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雨果参加了共和党人组织的反政变起义。路易•波拿巴上台后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他实行恐怖政策,对反抗者无情镇压。雨果也遭到迫害,不得不流亡国外。 流亡期间,雨果一直坚持对拿破仑三世的斗争,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