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知识点一、填空、选择题1、划分城市的标准主要有:人口规模的标准、人口密度的标准、行政区划的标准、职业和产业构成的标准。2、我国大陆地区的城市按照行政级别划分可以分成: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县级市和建制镇五个层次。3、美国地理学家哈里斯在《美国城市的职能分类》将城市分为7类:工业城市、混合城市、批发商业城市、运输业城市、矿业城市、大学城市、游览疗养城市。4、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贝尔在其1973年发表的《后工业化社会的来临》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三阶段论”,即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5、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于1980年出版了《第三次浪潮》提出:公元前8000年至公元1650年为人类的第一次浪潮-农业阶段;公元1650年至1955年为第二次浪潮-工业阶段;1955年开始的为第三次浪潮-未定名阶段。6、1933年初,美国城市率先提出兴建“信息高速公路”。7、城市化的发生与发展受着:农业的先导传动、工业化的中坚推动和第三产业的后续拉动。8、工业化的特殊经济本性包括:“最低临界值”、“初始利益棘轮效应”和“循环累积因果关系”三项原则。9、影响城市化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增长、经济类型、产业结构和科技进步。10、1979年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将城市化发展过程所经历的轨迹概括为一条被拉平的S曲线。11、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为初期阶段;30-70%为中期阶段;70%以上为后期阶段。12、城市化进程可以分为六个阶段,即城市化水平在10%以前为史前阶段;10-20%为起步阶段;20-50%为加速阶段;50-60%为基本实现阶段;60-80%为高度发达阶段;80%以后为自我完善阶段。13、城市化主要有集中型、扩散型和就地型城市化三种基本形式。14、分散型城市化在空间形态上可以分为:外延型(连续型)和飞地型(跳跃型)两种形式。15、就地型城市化从诱因上可以分为:资源开发主导型城市化、对外交通主导型城市化、产业结构调整型城市化、开发区型城市化。16、我国城市化水平预测的方法主要有:趋势外推法、相关分析法、联合国法。17、地域分工论又称“绝对成本法”、:“绝对优势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提出。18、“比较成本”最先是由英国的托仑斯于1815年在《谷物对外贸易论》一文中提出。完整建立“比较成本论”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19、我国在1958年开始建立和规划经济区,把全国划分为: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七大经济协作区。20、2006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批准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我国号称“两江一海”的地区指的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地区。21、城镇体系一般具有整体性、层次性、重叠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的特点。22、城镇体系总体上可分为金字塔形、多核形、网络形和带状形四种模式。23、一般将中心城市划分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国性城市、具有跨省影响力的地区性城市、省级中心城市和省内中心城市四类。24、城市生产力结构主要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经济组织结构四类。25、自2003年以来,我国根据生产资料所有制将经济成分划分为:公有经济、非公有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26、我国城市目前的投资来源主要有:国家投资、自筹投资、银行贷款、境外借贷、外商直接投资5种形式。27、按传统的经济理论,将国民经济划分为: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商业饮食业五大产业部门。28、“三次产业”最早由新西兰经济学家费希尔教授在1935年出版的《进步与安全的冲突》中提出。29、市场结构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30、商品流通的基本组织形式包括:自营商业组织、委托代理组织、交易服务组织三类。31、当前在技术市场上经营的技术商品流通形式主要有: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入股经营。32、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兹·马克卢普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知识产业”的概念。33、1996年经合组织首次在国际组织文件中使用了“知识经济”这一概念。34、新加坡首先提出“智能城市”的概念。1998年美国正式提出了“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