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科学》中考学法指导一、命题指导思想:有利于初中《科学》的教学改革;有利于各类高中选拔新生;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二、确定学科评价标准的依据•1.教育部制定的《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2.杭州市高中招生考试细则(参考浙教版课本)•命题的立意:•根据初中教育的要求以能力立意为主,•兼顾知识立意•试卷中较难题、稍难题、容易题的分值预设:•较难题(难度0.5-0.65)25%左右•稍难题(难度0.65-0.85)50%左右•容易题(难度0.85以上)25%左右三、命题的基本思路•(1)重视对双基的考核(1、4、5、)•(2)加强对所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运用能力的考核(19、25、37)•(3)加强对实验能力的考核(7、9、10、•26、28、30、31)•(4)对学生自然科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进行•考核(34、39)•(5)对学生知识面的广度及发散性思维•的能力进行考核(39)•(6)对学生收集、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进行考核(39、08年31题)•(7)学习新知识的能力(31、08年32题)•《例示》一•31.(8分)小明在研究人体呼吸过程中吸入、呼出气体的成份变化,他从网上查到以下数据:•呼吸过程中气体成份体积的比较•气体吸入的气体(%)呼出的气体(%)肺泡内的气体(%)O220.7114.6013.20CO20.044.3O5.30H2O较少现有两个相同的软塑料饮料瓶,瓶内分别装有空气和人体呼出气体。可以选用的仪器和药品有:水槽、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请帮助小明设计两个简单且现象明显的实验来区别哪瓶装的是人体呼出的气体。简要写出实验的步骤和观察的现象。•实验一:步骤▲,根据▲现象加以区别。•实验二:步骤▲,根据▲现象加以区别。•《例示》二•32.(8分)已知Fe(OH)2是白色絮状沉淀,并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OH)3红褐色沉淀,右图为Fe(OH)2制备实验的改进装置,使用该装置将能在较•长的时间内观察到生成的Fe(OH)2白色絮状沉淀。•(1)写出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试管中的反应开始时,打开止水夹,B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3)若要在该装置中得到Fe(OH)2白色絮状沉淀,并在一段时间内防止被氧化为Fe(OH)3红褐色沉淀,下一步的实验操作是▲;•(4)写出该装置中生成Fe(OH)2的化学方程式▲。四、题目分布:•物理:66分;化学:52分;•生物:30分;综合:23分•地理9分五.学生答题情况分析试卷中难度在以下的试题(共54分)题号16202128303134363739分值333656105810难度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浮力胆矾的性质功和内能实验设计向光性实验化学实验装置连接和实验设计金属和酸反应及力的作用杠杆欧姆定理综合考核水平理解理解理解应用应用应用应用应用应用应用学生主要问题•1.双基掌握不好(16、20、21、36)•2.审题不细,图表解读能力差(37、39)•3.实验设计能力弱(28、31)•4.综合能力差(34、39)•5.对多因素多概念题分析能力差(28、34)•6.文字表达不完整,不严谨,非专业(39)六、学法建议1、落实双基,重视课本2、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重视实验,加强对实验原理、方法及实验探究的教学。4、仔细审题,提高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5、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6.重视对课外科学知识的了解例2、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平时对概念、原理的学习死记硬背,缺乏理解,知识的迁移能力差,不能将新的情景抽象归纳到所学的知识体系中,在解题过程中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或答非所问。(2)平时对这类题的训练偏少,没有掌握这类题的分析、解题方法,如抽象法、割裂法、分步法等。(3)应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有意识地让学生多接触这类问题,分析其所属的知识范围及一般问题的解决模式,以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时,应尽量引导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讨论、分析、归纳掌握概念和原理,理解其内涵和外延,并提供新的应用情景加以巩固。例3、重视实验,加强对实验原理、方法及实验探究的教学1、熟练掌握试验的基本操作要求2、对课本上的试验要理解其试验的目的、试验的原理,操作的步骤。对得出结论的现象要记住。(氢气还原氧化铜)3、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