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过关检测(二)一、选择题1.(2010广东广州,16)为了除去KCl溶液中混有的CaCl2,得到尽可能纯净的KCl溶液,可向溶液中逐滴滴入下列溶液中的()A.Ca(OH)22CO3C.Na2CO33解析:除杂的原则是除去杂质,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所以用碳酸钾而不用碳酸钠。答案:B2.(2010黑龙江,13)2010年5月,某市发生了一起亚硝酸钠中毒事件。亚硝酸钠外观酷似食盐,有咸味,加热会分解,放出有臭味的气体。请结合下表信息,判断以下区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的方法错误的是()解析:亚硝酸钠(NaNO2)有毒,不能品尝。答案:C3.下列物质相互混合,肯定能观察到明显变化现象的是()解析:有些反应能发生现象不一定明显,只有生成沉淀或气体或伴随有颜色变化的才明显。答案:C4.(2010四川成都)下列物质的用途或用法与其理由说明相一致的是()A.通常情况下输电电缆用铝制成,是因为铝是导电性最好的金属B.贴身衣物常选择棉制品,是因为棉制品的弹性比合成纤维好C.炊具锅铲常用塑料做手柄,是因为塑料耐高温D.目前掀起的化肥施用保持低水平的运动,是因为化肥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多解析:合成纤维强度高、弹性好、耐磨、耐化学腐蚀,但它的吸水性和透气性较差,所以贴身衣物常选择棉制品。答案:B5.(2010广西桂林中考)爷爷种的花倒伏了,我判断是缺钾,应施用下列化肥中的()4NO3B.Ca(H2PO4)2C.K2SO44H2PO4答案:C6.生活中的下列做法,科学的是()A.夜晚在家里发现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开灯检查B.洗涤剂可以作乳化剂,用来清除油污解析:煤气是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易发生爆炸,夜晚在家里发现煤气泄漏时不能立即开灯检查。电器设备着火不能用水浇灭,水能导电很危险。蒸馒头常用的发酵剂是纯碱。答案:B7.(2010江苏南通,18)“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下面是4位同学对该反应涉及的有关知识发表的部分见解。其中不正确的是()答案:C8.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根据你所学过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医疗上常用体积分数为70%—75%的酒精作消毒剂B.为防止流感传染,可将教室门窗关闭后,用食醋熏蒸,进行消毒C.氯化钠是家庭常用的防腐剂,可用来腌制食品答案:D9.现在,我们把无污染、无公害的食品叫做绿色食品。而最初,专家把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叫做绿色食品,海洋提供的食品叫做蓝色食品,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得的食品叫做白色食品。根据最初的说法,下列属于绿色食品的是()解析:由题意海带、食盐是蓝色食品,食醋是白色食品,大米是绿色食品。答案:A10.下列说法中,在科学上没有错误的是()A.吸带过滤嘴的香烟,对人体无害B.纯天然物质配成的饮料,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答案:D11.在医疗上葡萄糖被大量用于病人输液的原因是()B.葡萄糖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答案:C12.1997年,第一只“克隆羊”在英国诞生。“克隆羊”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找到一些特殊的酶,它们能激活普通体细胞,使之像生殖细胞一样发育成个体。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解析:酶是一种蛋白质,是生物催化剂,能催化生物体内的反应。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反应,而且在体温和接近中性的条件下进行。答案:C13.下列与人的生理活动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人体从食物中获得蛋白质后,在胃肠道中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氨基酸B.剧烈运动时人体代谢加快,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血液的pH增大C.人的胃液中含有少量盐酸,可帮助消化食物解析:代谢产物中含大量二氧化碳,如果不能及时排出会使血液的酸性增强,血液的pH减小。答案:B14.血液中有一种含铜的呈蓝色的蛋白质分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51000。已知该分子中铜的质量分数为0.34%。则平均每个铜蓝蛋白质分子中铜原子数为()A.8B.7C解析:根据化学式的计算:铜原子个数=151000×0.34%/64=8。答案:A15.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答案:C16.油炸食物不宜多吃,因为食物长时间煎炸后所产生的微量的丙烯醛(化学式C3H4O)等有毒物质,会损害人体健康。下列有关丙烯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9∶1∶2∶4∶1答案:B17.下列物质所用的高分子材料,你认为具有热固性的是()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