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最新】大学思修名词解释简答题名词解释1.职业道德: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2.理想:在一定意义上讲,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3.国家制度: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通过宪法、法律规定的有关国家性质和国家形式方面的制度的总称。4.法律适用: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5.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6.道德:是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7.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8.法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照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9.民族精神: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10.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生活的态度11.合同: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12.爱情: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激烈、纯真、专一的感情。2/1213.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14.社会公德:指人们早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15.公民:是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16.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体现和表达。荣辱观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荣辱观对个人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的动力、导向和调节作用。“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1简答题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如何运行的,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造、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运行的环节: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2.xx的本质和功能: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道德的主要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3/12(1)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2)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其他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3.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意义:是对新时期依法治国实践经验的科学概括,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我们党和国家法制建设理论和实践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大意义。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