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姓名:班级:小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师说》导学案编制人:张志明【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先通读课文,再结合文下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勾画重点、疑难字词,然后做,本《预习案》。2、反复诵读课文,背诵全文,标注疑难问题,再深入研究本《课堂探究案》。【学习重点、难点】1、背诵默写全文。2、文言虚词、特殊句式和句子翻译。课前预习案(第1、2课时)第一步:先通读课文,标注段落,再结合文下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勾画重点、疑难字词,再研读本学案。第二步:结合【自主学习指导】自学,完成《预习案》。牢记:先读懂课文,再做本预习案。【滴水穿石·夯实基础】一、识记文学常识:(5分钟)1、韩愈,字世称,谥号为“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2、唐宋八大家:3、六艺:4、说,是一种议论性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代表作有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韩愈的《师说》、《马说》。二、自主学习·基础知识梳理(35分钟)(一)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或师焉,或不焉(二)解释句中加点词语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6、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7、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8、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1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三)解释古今异义词1.古之学者必有师2.吾从而师之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自主学习指导】“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文章要像先秦西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骊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是:“信”“达”“雅”。这三个意思分2/4(四)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现象并释义。1、吾师道也。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4、吾从而师之5、而耻学于师6、不耻相师(五)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之:1、择师而教之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3、师道之不复,可知矣4、句读之不知5、六艺经传,皆通习之6、蚓无爪牙之利其: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2、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5、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于: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4、而耻学于师2、不拘于时,学于余5、师不必贤于弟子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六)指出特殊句式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3、不拘于时4、师不必贤于弟子(七)用原文中的话回答下列问题:①表明中心论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老师的职能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择师的标准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我的疑问】(5分钟)课堂探究案(第3、4课时)整体把握全文,理清文章论证结构层次。本文的观点是“古之学者必有师”,论证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并批判上层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学习的恶劣风气。第1自然段,从正面阐发中提出观点,为批判“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确立理论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