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乡》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说明:《画家乡》是人教课标版一年级下册第六组的课文。读《画家乡》,如同品一幅美丽的画卷:浩瀚的大海,美丽的山里,宽广的平原,一碧千里的草原,还有现代化的城市。通过学习,了解不同地域的景物特点,并让孩子们感受到祖国的美丽、富饶和伟大,从而激发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本课二课时完成,本设计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读词语巩固生字。会写“跑”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当堂背诵喜欢的自然段。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并鼓励学生用笔画出自己的家乡。教学重难点:1、由扶到放,重点学习第2自然段,学生通过老师导学的方法,能自主学习第3自然段。2、规范书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你们喜欢看大风车吗?大风车咕咚信箱栏目举办了“最美丽家乡”评选,小咕咚也邀请我们一起去瞧瞧呢!二、巩固生字,学写“跑”。1、游戏闯关,巩固生字。师:信箱在河对岸,小咕咚要想打开信箱,需要通过这条小河,怎么办?你们愿意帮助它吗?(指名学生读词)宽广鱼虾平原奔跑捡贝壳楼房城市海滩蘑菇一匹骏马(结合学生读的情况,强调“蘑菇”是轻声词,“匹”读音是第三声)【设计意图:游戏环节的设置既巩固了生字,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另外,内容设定为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对学生下一阶段的朗读作了铺垫。】2、学写“跑”。师:咦,怎么开不了呢?噢,原来还有一个任务完成才能拿到钥匙呢!①学生观察,说一说“跑”字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②生随笔顺动画书空,掌握笔顺。③师范写。(用彩色笔强调注意的笔画,提示起笔收笔及占格。)④生练写,师评价。三、整体感知,读文。1、学生自由读文,整体感知课文。师:信箱终于打开了。你们瞧,多美的画啊!这就是上节课我们认识的五位小朋友画的家乡,今天他们都来到我们教室了,大声请他们出来吧!(贴出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五位小朋友。)2、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同学们去他们的家乡看看!(齐读课题:24.画家乡)3、大声读课文,想一想他们的家乡在哪里?(指名说,强调说一句完整的话:______的家乡在______。结合学生回答,相机在贴图下板书:海边山里平原草原城市)四、精读第二自然段,指导学法。1、看图,抓住有特点的景物。师:那我们一起去涛涛的家乡走走!(出示涛涛画图)师:涛涛的家乡在海边。他的家乡都有些什么?涛涛在做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强调学生这是海边特有的景物。)2、抓住美的语言,朗读感悟。(1)范读。师:画美文更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写了涛涛的家乡,老师先给大家介绍一下。(2)学生分句朗读。师:从同学们认真倾听的神情中老师看出来大家也想来介绍涛涛的家乡呢。①指导读第一句。。②指导读第二句。师:大海是蓝色的,你知道有多蓝吗?大海宽宽的,你能说说有多宽吗?(指名说,引导读“那么”,读出“蓝”“宽”,大海图片直观展示感受大海的“蓝”“宽”,再各种形式的读加深感受。)【设计意图:学生对大海“蓝”“宽”的理解可能只会停留在老师范读的基础上,通过图片的直观感受和不同形式读的加深,让学生读出真实感受,才能真正读好这一句。】③换一换,理解“那么”的含义。师:我们去感觉了大海的“蓝”“宽”,如果把“那么”换掉,可以用什么词代替?(指导学生感受“那么”表程度加深,引导学生说出“很”“非常”……)【设计意图:学生能够感受“那么”表程度加深,进而说出可替代词语“很”“非常”的过程便是对“那么”一词理解的过程,给下一环节运用“那么”打基础。】④“那么……”的运用。a:看图说句子。贝壳那么_____,那么_____。(指名补充)b:师:刚才我们用“那么……那么……”说句子,说出了贝壳多、美的特点,你能学着这样说说别的事物吗?(指名说)______那么_____,那么_____。⑤指导读第三句。强调“一艘艘”与“装满”的意思,并运用。⑥指导第第四句。结合图片涛涛的表情,指导学生愉快、轻松的读。3、梳理学法。(1)师:刚才我们去了涛涛的家乡,涛涛的家乡在哪?涛涛的家乡有什么?涛涛在做什么?(指名回答,再次强调这是海边特有的景物。)(2)看图背诵,完成任务。【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