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设计者:石玉宁2教法分析3学法分析4教学过程分析5教学设计特点1教材分析说课内容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11、课文的特点和地位、课文的特点和地位22、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课文的重点和难点3、目标分析重点重点(1)抓朗读和背诵,掌握重点字词和常见的文言句式。(2)通过抓文章的线索和把握文章的内容来提高学生阅读、分析、理解文言文的能力。(3)通过此课的学习。向学生渗透就业意识,以及终身学习的观念,为学生将来走进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难点:课文最后部分是孔子评判学生的标准,不联系孔子的政治思想就难以准确地理解,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目标分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德育目标二、教法分析1、教学思路:知—诵—译—构—意—引—结2、具体操作:(1)立足课文点拨导思(2)重点知识演板熟记(3)诵读点评领会感情(4)延伸迁移分组讨论三、学法分析1、学生现状分析2、学法指导四、教学过程分析:第一步:导入新课以德育才,学子三千皆化凤因材施教,贤人七十尽成龙(设计意图: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达到了解相关知识的目的.)第二步:(设计意图:此处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所在,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字词句,通过研讨解决困惑。学生结合注释阅读课文,教师答疑,帮助学生疏通课文。这一部分目的是让学生活动起来,达到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的目的。)播放录音,学生朗读,提出要求。对照课下注释接力翻译,疏通文意。重点字词句板书(用时20分钟):第三步:把握文章的思路和层次问题设计:文章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志)先是孔子问志,再是学生述志,最后是孔子评志。根据这个线索把文章分为三层。得出:①、孔子问志②、学生述志③、孔子评志第四步:把握文章的内容问题设计:四位学生各自的志是什么?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孔子又是怎样的态度?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可以看出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设计意图:以上两个内容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达到对文言文阅读能力训练的目的。)第五步:引申阅读问题设计:孔子为什么赞同点的观点?通过此课对“志”的分析,你是怎样看待他们的思想的?你认为当今社会是否还需要这些思想?作为上职中的我们应当怎样去做?让学生分组讨论后各抒已见。(设计意图: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同时又能启发学生结合现实来思考,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第六步:复习小结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小结老师加以补充,这样不但可以达到复习目的,还可以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效果。第七步:布置作业1、整理本课常见的文言句式。(目的是突现单元重点)2、写不少于200字的读后感。(本课是写作训练很好的材料,通过写作,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五、教学设计的主要特点:1、化繁为简,重点突出,教材的处理遵循“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原则。2、板书力求简洁。3、培养能力,注意应用。孔子问志子路——治千乘之国(直率)学生述志冉有——治小国(谦虚)公西华——愿为小相(更谦虚)曾皙——浴、舞、咏(洒脱)孔子评志哂之——叹之——惜之——与之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