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公开课教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论语》的常识,了解孔子的教学思想和风格。 2、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了解孔子的教育观和人格魅力以及古人的政治思想和行为法律规范。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和掌握如、夫、则、尔、以、而等词语的用法以及文言句式。 2、品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性格和志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孔子评判学生的标准,要联系孔子的政治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备注补充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情导入) 1.1998 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假如人类在 21 世纪还想 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头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为人类留下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宝。他的一些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有用。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的哪些教育思想?(鼓舞几个学生自由发言)。明确: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今日我们就通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课文来感受这位教育家的形象。[板书标题] 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前 551 年前 479 年),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舞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是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记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2.了解《论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论语》共 20 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二、老师提出学习目标,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