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递增递减律(一)已完成成绩:100.0分1.关于人对事物的好恶,说法错误的是()。A、最初的喜好更多地是冲动B、很多人容易先产生好恶情绪再寻找具体理由C、人的好恶是无法被自身控制的D、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更多来源于自身的自主选择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2在()时期,国人对于国粹和西化同时持有排斥态度。A、五四时期B、改革开放时期C、新生活运动时期D、文革时期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3审美递增递减规律指的是,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或者逐渐递增,或者逐渐递减,不可能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趋向。()。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文学作品的创作中,更加强调摒弃规律与制约,这样才能更加展示创作的独特性。()我的答案:×得分:25.0分审美递增递减律(二)已完成成绩:75.0分1辜正坤老师认为,艺术最终应该是为()服务的。A、大众B、精英C、个人D、特定人群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2长期来看,人对于事物的喜好,最容易被()影响。A、事物的外表B、蕴含的意义C、接触的频率D、他人的喜好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3对于审美的改变,说法错误的是()。A、审美是可以改变的B、个人、集体乃至国家的审美都是可以被强行改变的C、人的喜好是受传统影响的D、审美可以在短时间自行改变我的答案:C得分:0.0分D4审美活动中既存在效用递减律,也存在递增规律。()我的答案:√得分:25.0分阴阳二级对立转化律已完成成绩:100.0分1《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不包括()。A、天地B、阴阳C、男女D、日月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2《易经》运用的是数与()的结合。A、气B、道C、象D、规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3伏羲六十四卦最早在欧洲出现的时间要略晚于莱布尼茨发表关于二进制算术的文章。()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从大体上看,中国文化的兴盛往往意味着西方文化的衰落。()我的答案:√得分:25.0万物五象选择律已完成成绩:100.0分1事物的发展更倾向于向()个方向发展。A、2B、3C、4D、5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2解释文化的三把主要钥匙是()。A、环境、语文、社会B、环境、传统、社会C、语文、传统、社会D、语文、环境、传统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3中西文化演进的七大律不包括()。A、互根律B、互抗律C、互助律D、互证律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4从世界文化的角度看,中西文化的发展方向是拼合互补。()我的答案:√得分:25.0分中西地理与文化关系比较概述已完成成绩:100.0分1在中国远古时期,如果气候变冷,人类主要向()迁移。A、东方B、西方C、南方D、北方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2最近一次冰期结束后,中国进入()时期。A、母系氏族B、父系氏族C、奴隶制D、封建制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3与文化的关系特别密切的地理环境要素不包括()。A、地形B、地质C、气候D、资源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4地理环境可能影响到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内部细节等较为细小的方面,对于其生灭的影响不大。()我的答案:×得分:25.0分文化的兴衰与地理气候变迁已完成成绩:75.0分1一万年来,中国的气温明显上升是在()年前。A、9000B、8000C、7000D、6000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2近5000年中,中国第三个暖期是在()时期。A、夏商B、魏晋C、唐朝D、元朝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3商末的气候由温暖转为寒冷,农业发展受到阻碍,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商朝的衰亡。()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元朝前期气候由寒冷转为温暖,有助于农业发展。()我的答案:√得分:0.0分错中西气侯变化与文化关系比较已完成成绩:100.0分1《易经》中象数之学的整体规定不包括()。A、足数则生B、增数则长C、减数则衰D、极数则亡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2世界各地的文化从大体上看都是()。A、不断循环的B、横向发展的C、纵向发展的D、相互融合的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3《易经》通过“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方式展示其中道理的方式。()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明朝的文化相较于同时代的其他地区而言处于领先地位,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气候温暖适宜农业发展。()我的答案:×得分:25.0分中西纪年方式与文化关系比较已完成成绩:100.0分1日本“和魂汉才”中居于核心的是()。A、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