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有心”的语文教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感悟【内容摘要】本文试从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的创新、宽松的课堂氛围的创设着手,结合了自己的教学体验,浅谈了如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关键词】课堂教学主人兴趣质疑创新改革当前,探索新的学习方式,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来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真正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增进学生的自主意识,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完善自我,正是教育改革实践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已逐步深入人心。但还有不少的教师在潜意识中用“齐步走”的观念指导教学,用统一的目标来对待不同的学生,以至语文课堂教学教学中存在着种种弊端。如:讲的太多、太滥、太杂,导致学生漫不经心,恹恹欲睡;问的太多,太碎,导致学生无所适从,索性不去多想;设计的练习机械,重复导致学生练习时索然无味,敷衍了事;滥用多媒体教学,赶时髦、摆花架子,以至课堂教学没有实效等等。如何避免这些弊端,在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实践,认为必须彻底的改革传统的语文教学,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一还课堂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教师要充分的认识到现在的“教”是为了将来的不“教”,摆正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加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上每堂新课之前,我让学生简介作者;解释时代背景;让学生把自己积累的生字写在黑板上,让大家共享,认为需要解释的词语讲解给大家听。在考查前一课学过的知识时,让学生自己断定其他同学回答的问题错误是否,并加以指正。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他们想简介作者,想回答时代背景,就要提前去预习,去准备。这样,也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老师上起课来也感觉轻松了许多。何乐而不为?在上文言文《山市》时,我让前后两排的四名学生组成小组,让他们在熟读的基础上,先看课本下面的注解,自己先译,不懂的地方放在小组里讨论,最后再求助其他小组和老师。并且每个小组还要评比,看谁译得快,译得准确。落后的小组要唱首歌给表现突出的小组听。这样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互相探讨,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又互相协作的良好学习习惯。还使学生在相同的时间里,发言机会、锻炼机会变多了。讨论出来的问题也就比较完整,比较详细。因为又有竞争机制的参与,使枯燥的古文学习又充满了乐趣。因此,课堂教学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让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创造新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得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情学生就会认真的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变换教学手段,要努力摆脱教学的模式化和教学方法的单一化。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动听的音乐、直观的影像、准确的录音朗读、优美的图画,甚至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模拟中体验情境,真正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使学生能准确的把握人物心理特征,事件的因果关系等。这样也将极大地助于语文课教学任务的完成,也体现了学科综合理念。我在给学生上《黄河颂》时,将黄河大合唱的歌曲放给学生听;在教学《丑小鸭》时,运用多媒体把此动画片放给学生看;在教学《竹影》时,拿了些墨竹画给学生看。尤其记得有一次在给学生上鲁迅的《风筝》一课时,将文中的封建兄长踏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