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第一中学2018年春季人教版高二年级历史选修1--8.3明治维新1/6广西钦州市第一中学2018年春季人教版高二年级历史选修1--8.3明治维新同步测试卷一、选择题1.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2.向将军、大名贷款,出钱购买武士身份,或直接参与藩政,这些历史现象说明日本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A.已成为推动改革的政治势力B.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发展资本主义C.不满幕府统治,要求改革现状D.经济实力增强,要求提高政治地位3.1891年,正在访问日本的俄国皇太子尼古拉伊(后来的尼古拉二世)被警卫漳田三通刺伤。当时的内阁政府对司法机关施加压力,要求判处被告死刑,但是,担任大审院长的儿岛惟谦指示具体负责审判的法官,要求按照法律规定,以普通人的谋杀未遂罪论处。最终被告判无期徒刑。这一案件的处理结果说明日本()A.确立了美国式政治体制B.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对立C.极端民族主义迅速抬头D.司法取得了独立的地位4.19世纪下半期东亚的日本和中国先后进行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结果一成一败。改革必然会触动旧制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使改革充满阻力,上述两个改革都遇到这个难题。下列关于两国改革者在改革前是处理这个难题的表述,正确的是()A.日本明治维新前,通过武装倒幕,推翻了幕府统治,大大减轻了阻力B.维新派借用孔子权威进行舆论宣传,与封建顽固势力论战,大大减轻了阻力C.两国都是利用皇帝的绝对权威,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化解阻力的D.两国都通过思想宣传,积极发动社会民众参与,以减轻改革的阻力5.造成下图1888~1894年日本工厂数与蒸汽机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甲午战争的取胜B.1889年宪法的颁布C.“殖产兴业”的政策D.军事工业的刺激6.下图漫画体现了作者希望将日本联结成为一体,喻指日本明治维新中的哪一改革举措()A.“四民平等”B.文明开化”C.“废藩置县”D.“殖产兴业”7.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虽然内容基本相同,但是结果却相反,下列原因中不包括()A.新兴阶级力量的强弱有关B.国际环境是否有利C.群众发动的程度与领导的强弱有关D.皇帝(天皇)是否支持8.尊攘派之所以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主要是因为()A.当时日本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B.尊攘派寄希望于幕府进行改革C.幕府统治者支持“尊王攘夷”运动D.幕府对尊攘派进行了严厉的镇压9.在1876年世博会上,日本馆大于中国馆,且展品较为丰富,但日本仍从世博会上定购了大量机器产品,其直接目的是()A.满足本国封建统治者的生活需要B.适应明治维新后工业革命的进行C.促进本国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D.发展军事工业,加快对外扩张步伐10.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不久就走上对外扩张之路,主要是因为日本()A.国内市场狭小,资源不足B.明治维新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C.资本主义发展,国力提升D.明治维新时期大力发展军事工业11.日本中下级武士走上政治舞台时,提出的口号是()A.“尊王攘夷”B.“大政奉还”C.“除君侧之奸”D.“辞官纳地”12.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它从一个处于亚洲文明边缘的小国,实现了“脱亚入欧”的历史转折。这里的“脱亚入欧”是指()A.从亚洲边缘小国跻身于世界强国B.从东方国家演变为西方国家C.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D.从亚洲脱离并加入欧洲同盟13.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未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重要的原因是()A.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B.资产阶级还没有能力克服封建专制主义C.倒幕派中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的熏陶D.日本1889年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14.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日本倒幕运动的领导力量,主要是因为()A.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薄弱B.中下级武士已演化为资产阶级C.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D.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阶层更具号召力15.“尊王攘夷”和“武装倒幕”的共同点有①都是在民族危机加剧的形势下出现的②都希望摆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