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2007年KPI考评变化及相关影响一、总行政策变化及影响根据全行发展战略,为适应管理维度向条线、产品层次的不断深化,确保年度目标实现与长期价值创造能力提高,促进全行实现战略转型,总行在对2006年KPI指标调整和完善的基础上,制订了2007年一级分行负责人年度考核关键业绩指标。同时,为充分发挥KPI体系对提高全行战略执行力的激励约束作用,促进管理模式由层级管理向层级、条线管理相结合推进,作为对一级分行负责人KPI考核指标体系的补充,2007年总行对各业务条线设置了业务条线主要业绩指标体系,用于各业务条线经营业绩的评价,使两套指标在侧重点上更加明确。(一)一级分行负责人年度关键业绩指标(KPI)的构成及变化2007年对一级分行负责人的KPI体系参照2006年“全面综合”、“效益核心”、“质量改善”、“战略导向”、“重点明确”设置原则,选取更适合层级管理和体现全行战略发展要求的指标,分为效益、风险、战略、加减分四类共18个指标,在更加全面、准确衡量和考核系统内各一级分行经营管理成效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对业务发展的导向作用。一级分行指标体系表从上述对比表情况看,2007年KPI指标的构成和部分指标的计算口径进行了较大调整:1、效益指标方面:一是取消了上年的“成本收入比”和“经济资本回报率”两项指标;二是用“存贷利差”指标替代了上年的“净利息收益率”指标。2、风险指标方面:一是“新发放贷款质量”指标口径改为包括2007、2006和2005年的纯新发放贷款不良率(权重分别为30%、KPI指标2007年2006年1.经济增加值1.经济增加值2.经济资本回报率2.存贷利差3.成本收入比4.净利息收益率(NIM)1.新发放贷款质量1.新发放贷款质量2.不良贷款额2.不良贷款预期损失新增3.关注类贷款占比3.不良资产处置贡献度4.不良资产现金回收贡献1.中间业务收入1.公司收费类收入增长额2.个人收费类收入增长额2.个人贷款新增3.个人信贷效益贡献新增3.外汇业务增长4.国际结算量新增4.贷记卡业务新增5.贷记卡业务新增5.电子银行业务增长6.电子银行(含手机银行)交易量6.AUM300万(含)以上个人高端客户新增7.总、分行级个人VIP客户数新增7.小企业贷款新增额8.AA级以上(含AA)公司类及机构客户信贷余额占比9.重要公司及机构客户(含国际结算户)和代发工资户新增8.中心城市行网点转型推广10.机构及人员调整11.中心城市行效益及市场份额增长率9.客户满意度12.客户满意度10.员工满意度13.员工满意度1.产品创新1.重大案件发生数2.重大案件发生数2.经营管理真实、合规性3.风险基础管理加减分指标效益指标风险指标战略指标30%、40%);二是用“不良贷款额”指标替代了上年的“不良贷款预期损失新增”指标;三是用“不良资产处置贡献度”指标替代了上年的“不良资产现金回收贡献”指标。3、战略指标方面:一是用“中间业务收入”指标替代了上年的“公司收费类收入增长额”和“个人收费类收入增长额”指标,同时2007年“中间业务收入”指标包括中间业务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市场占比新增两项指标,权重各占50%,并且中间业务收入口径不再包括其他营业收入净额;二是用“个人贷款新增”指标替代了上年的“个人信贷效益贡献新增”指标;三是用涵盖国际结算业务量新增(45%)、国际结算业务量(贸易项下)四行占比新增(20%)和外汇中间业务收入新增的“外汇业务增长”指标替代了上年的“国际结算量新增”指标;四是“贷记卡业务新增”指标虽保持不变,但考核内容由上年涵盖贷记卡消费交易额增长率、贷记卡透支额增长率及发卡量新增计划完成率三项指标调整为今年涵盖发卡量新增和消费交易额两项指标(权重分别为60%和40%);五是用涵盖交易量占比和客户新增的“电子银行业务增长”指标替代了上年的“电子银行(含手机银行)交易量”指标;六是用“AUM300万(含)以上个人高端客户新增”指标替代了上年的“总分行级个人VIP客户数新增”指标;七是用“小企业贷款新增额”指标替代了上年的“AA级以上公司类及机构客户信贷余额占比”、“重要公司及机构客户和代发工资户新增”指标;八是用“中心城市行网点转型推广”指标替代了上年的“机构及人员调整”和“中心城市行效益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