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泵出口蝶阀液压站频繁启动典型缺陷分析现象描述:六期循环泵出口蝶阀型号:DX7K41X-0.6DN1400,液压装置型号:SYYZ145。2011年10月#10C前,巡查设备发现#101循环泵液压站频繁启动,约每隔25分钟便启动一次,每次5-10秒钟,而设备正常状态一、两周启动一次。缺陷危害:循环泵液压站频繁启动说明液压站密封效果差,蓄能保压系统出现故障,导致油泵联动时间缩短,如若不及时处理,将造成恶性循环,油泵越频启越频繁,同时油泵的频启,造成油压不停地波动,对液压系统各部件冲刷加剧,密封垫片因油压波动而破裂;而油泵的不断运行,致使油温升高,尤其在夏季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加剧了密封胶圈的老化和破坏进程,使液控蝶阀无法正常启闭、保压,直接威胁着循环泵的安全运行。原因分析:1.液压站油泵电机频启,但压力能达到规定的17MPa,说明不是油泵故障,也不是溢流阀原因。2.对液压站油泵电机频启现象就地观察,发现系统油压降到16MPa时,油泵启动,而说明书要求整定压力范围为14——17MPa,说明压力控制器低位整定压力过高。3.检查液压站卸荷阀(截止阀J1)发现未关严(还能关1/8圈),解体发现卸荷阀胶圈损坏,造成系统泄漏。4.出口单向阀解体未发现异常。5.系统管路无外漏现象。6.对两蓄能器用冲氮表检测压力发现#2蓄能器压力0.8MPa、#1蓄能器5.2MPa,初步判断#2蓄能器皮囊破裂,对#2蓄能器冲氮后,打开卸荷阀J1,油箱内有漏气声,断定其皮囊破裂。致使系统不能保压。解体发现J1密封两道胶圈啃蚀损坏破损处处理方法:1.更换卸荷阀J1两道O型胶圈,在胶圈上涂抹机油以防回装时啃蚀胶圈。2.更换#2蓄能器皮囊,更换时,在蓄能器罐内壁及皮囊外表均匀涂抹液压油,以防冲氮时皮囊与干燥罐壁摩擦破裂;在装入皮囊后向皮囊内冲入微量氮气,使皮囊在安装菌形阀、防挤出圈和油口时不会发生折叠,蓄能器安装好后,先慢慢向蓄能器皮囊内冲氮(压力0.05~0.1MPa),就会慢慢打开装配时被折叠的气囊,使气囊逐渐胀大,直到菌形阀关闭。此时,充气速度方可加快,并达到所需充气压力8.0MPa。切勿一下子把气体充入气囊,以避免充气过程中因气囊膨胀不均匀而破裂。3.因#1蓄能器压力接近冲氮压力下限(冲氮压力范围5.0-9.5MPaMP)故对其皮囊冲氮至8.0MPa(氮气瓶压力)4.联系热工调整压力控制器压力范围至14-17MPa。预防措施:1.液压系统工作时,应保持压力表、蓄能器开关打开,不得关死;卸荷阀J1关严。2.加强设备巡视,监控液压站油位、外漏情况、系统压力及保压时间,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定期检测蓄能器皮囊氮气压力,发现泄漏查明原因加以消除,保持氮气压力在规定范围。4.液压系统长期不用时,应关闭蓄能器截止阀J2、J3,并保持蓄能器内的液压油在充气压力之上(油压力在10MPa左右)。5.每次检修后均须按要求调试:a)检查油箱液位高度,油量不足应补充。b)拧松溢流阀的调节螺杆,节流阀调整至最大开度,卸荷阀J1打开,蓄能器阀J2、J3关闭,压力控制器阀关闭。c)开启油泵,此时,整个系统处于卸荷状态。空载运行正常后,关闭卸荷阀J1,调节溢流阀将压力调至2~4MPa,运行5分钟正常工作后,再逐步调节溢流阀至18MPa,最后将溢流阀锁紧螺母锁死(调节溢流阀时,压力不得超过21MPa,以免电机过载!)d)打开压力控制器阀门、蓄能器阀J2、J3,控制电磁阀1、2得失电,检查压力控制器上限17MPa,下限14MPa是否正确,否则联系热工调整。6.加强液压站系统技能培训,真正掌握其构造、原理,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汽机检修辅机二班201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