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羟乙基淀粉【药理作用】本品为血液容量扩充剂,其容量扩充效应和血液稀释效应,取决于分子量大小、取代度、取代方式和药物浓度,以及给药剂量和输注速度。【适应症】治疗和预防血容量不足,急性等容血液稀释。【不良反应】极个别患者在使用含羟乙基淀粉的药品时,可能发生过敏性样反应(过敏反应,类似中度流感的症状,心动过缓,心动过速,支气管痉挛,非心源性肺水肿)。输液过程中如患者发生不可耐受的反应,应立即终止给药,并给予适当的治疗处理。给予羟乙基淀粉时,患者血淀粉酶浓度将升高,可能干扰胰腺炎的诊断。长期大剂量使用羟乙基淀粉,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大剂量使用时,由于稀释效应,可能引起血液成分如凝血因子、血浆蛋白的稀释,以及红细胞压积的下降。使用羟乙基淀粉时,可能发生与剂量相关的血液凝结异常。2、碳酸氢钠【适应证】用于代谢性酸中毒,碱化尿液以预防尿酸性肾结石,减少磺胺药的肾毒性,及急性溶血时防止血红蛋白沉积在肾小管,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症状;静脉滴注对巴比妥类、水杨酸类药物及甲醇等药物中毒有非特异性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大量注射、存在肾功能不全或长期应用时可出现心律失常、肌肉痉挛、疼痛、异常疲倦虚弱、呼吸减慢、口内异味、尿频、尿急、持续性头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3、复方氯化钠【药理作用】【适应症】1、各种原因所致的失水,包括低渗性、等渗性和高渗性失水。2、高渗性非酮性昏迷,应用等渗或低渗氯化钠可纠正失水和高渗状态。3、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患者因某种原因不能进食或进食减少而需补每日生理需要量时,一般可给予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等,因本品含钾量极少,低钾血症需根据需要另行补充。【不良反应】1、输液过多、过快,可致水钠潴留,引起水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胸闷、呼吸困难,甚至急性左心衰竭。2、不适当给予高渗氯化钠可致高钠血症。3、过多、过快给予低渗氯化钠可致溶血、脑水肿等。4、乳酸钠林格【药理作用】乳酸可转化为糖原或丙酮酸,或进入三羧酸循环被分解为水及二氧化碳,因此乳酸钠林格的终末代谢产物为碳酸氢钠,可纠正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伴酸中毒时,乳酸钠可纠正酸中毒并使钾离子自血及细胞外液进入细胞内。【适应症】调节体液、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用于代谢性酸中毒或有代谢性酸中毒的脱水患者。【不良反应】1、有低钙血症者(如尿毒症),在纠正酸中毒后易出现手足发麻、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常因血清钙离子浓度降低所致。2、心率加速、胸闷、气急等肺水肿、心力衰竭表现。3、血压升高。4、体重增加、水肿。5、逾量时出现碱中毒。6、血钾浓度下降,有时出现低钾血症表现。5、甘露醇【药理作用】甘露醇为单糖在体内不被代谢,经肾小球滤过后在肾小管内很少被重吸收,起到渗透利尿作用。1、组织脱水作用。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导致组织内(包括眼、脑、脑脊液等)水分进入血管内,从而减轻软组织水肿,降低眼内压、颅内压和脑脊液容量及其压力。2、利尿作用。作用机制分两个方面:①甘露醇增加血容量并促进前列腺素I2分泌,从而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包括肾髓质血流量。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扩张,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升高,皮质肾小球滤过率升高。②自肾小球滤过后极少由肾小管重吸收,故可提高肾小管内液渗透浓度,减少肾小管对水及钠、氯等溶质的重吸收。【适应症】1、组织脱水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2、降低眼内压。可有效降低眼内压,应用于其他降眼内压药无效时或眼内手术前准备。3、渗透性利尿。用于鉴别肾前性因素或急性肾功能衰竭引起的少尿。亦可应用于预防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坏死。4、作为辅助性利尿措施治疗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尤其是当伴有低蛋白血症时。5、对某些药物逾量或毒物中毒(如巴比妥类药物、锂、水杨酸盐和溴化物等),可促进上述药物的排泄,并防止肾毒性。6、作为冲洗剂,应用于经尿道内做前列腺切除术。7、术前肠道准备。【不良反应】1、水和电解质紊乱最为常见。2、寒战、发热。3、排尿困难。4、血栓性静脉炎。5、甘露醇外渗可致组织水肿、皮肤坏死。6、过敏引起皮疹、荨麻疹、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