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德江县人民医院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分区救治管理规定一、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依据(一)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病人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二)急诊病人占用急诊医疗资源多少: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不仅仅是给病人排序,而是要分流病人,要考虑到安置病人需要哪些急诊医疗资源,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二、分级原则(一)病人病情分级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共分为四级:级别0-1呼吸*血压-收缩(mmHg指测度标准急诊观察诊疗区【黄】≧21425<20<<30<病情严重程度>90压>85需要急诊医疗资源数量2+年龄×>140级1急诊A濒危病人70<<——+年龄×<902绿色区【绿】)**652级氧饱脉搏危重病人B和——3级C急症病人≥2<92%级44非急症病人D0~13(二)分级标准及处理原则“需要急诊医疗资源数量”是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补充依据,如临床判断病人为“非急症病人”(D级),但病人病情个以上急诊医疗资源,则病人病情2个或2复杂,需要占用.分级定为3级。即3级病人包括:急症病人和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的“非急症病人”;4级病人指“非急症病人”,且所需急诊医疗资源≤1。1、Ⅰ级:濒危病人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2、Ⅱ级:危重病人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与病人相应处置及治疗。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3、Ⅲ级:急症病人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附录A)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4、Ⅳ级:非急症病人病人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1个)(附录B)的病人。如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病情分级上调1级,定为3级。三、分级分区流程结合国际分类标准以及我国大中城市综合医院急诊医学科现状,拟根据病情危重程度判别及病人需要急诊资源的情况,将急诊医学科从功能结构上分为“红、黄、绿三区”,以便进行合理分流救治。(一)分区及功能从空间布局上将急诊诊治区域分为三大区域:红区、黄区和绿区。1、红区:抢救监护区,适用于1级和2级病人处置,快速评估和初始化稳定。2、黄区:密切观察诊疗区,适用于3级病人,原则上按照时间顺序处置病人,当出现病情变化或分诊护士认为有必要时可考虑提前应诊,病情恶化的病人应被立即送入红区。3、绿区,即4级病人诊疗区。(二)分级和分区流程1、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和分区流程图:1复苏【红】抢救室:A病人是否濒危?是否稳定是2【红】抢救室:监护病人是否不能等?B否是是C急症病人?生命体征有无异常?D否否病人需多少急诊医疗资源?2、流程说明:①ABC参见分级标准;②生命体征异常参考指标见附录A;③急诊医疗资源指在获取急诊病人的主诉后,根据主诉及所属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资源配置,评估病人在进入急诊科到安置好病人过程中可能需要的急诊医疗资源个数。(三)生命体征异常参考指标1、急诊病情分级参照指标3个月-3岁3-8岁>8岁个<3月3-6月6-12月1-3岁>180>160>140>120心率<60<6090<100<<80<70>20>>4030>502、指标应用说明⑴评估小儿呼吸时尤其要注意呼吸节律;⑵评估小儿循环时须查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和紫绀,病情评估时血压值仅为参考指标,有无靶器官损害是关键,血压升高合并靶器官损害,则分级上调一级;⑶成人单纯血压升高(无明显靶器官损害证据)时,若收缩压>18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