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扬中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18年1月—2020年12月)2018年4月26日七届六次教职工大会讨论通过第一部分发展背景分析一、学校概况我校原为“扬中县聋哑学校”,创建于1988年。1995年迁入现址(三茅街道中兴路92号),20XX年,学校开始招收智障类学生,20XX年更名为“扬中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学校由单一的聋教育发展成聋弱一体(聋教育和智障教育)的综合性九年一贯制特殊教育学校,由于聋生生源逐年萎缩,从20XX年暑期开始,学校成为以智障教育为主的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学校占地近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0多平方米,绿化面积230多平方米。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全校现有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0人,33名教职员工,其中专任教师25人,12人毕业于特殊教育师范院校,另13名非特殊教育师范院校毕业的专任教师中,有9人接受过特教专业培训。专任教师中,大专学历100%达标,本科学历教师2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0%;扬中市级以上骨干教师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2%,其中镇江市骨干教师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二、发展优势(一)学校精神初步形成特殊教育事业是一项充满人道主义大爱精神的事业。多年来,全校师生以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坚定“以为换位”的奋斗步伐,以博爱的情怀育残成人成才,初步形成了“奉献大爱、追求卓越”的特教精神,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二)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明显改善近三年来,学校投入60余万元,修缮校舍,增设皂艺室、烘焙室,建成了简易阳光花棚,添置了一体机、电脑等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为学校实现内涵和外延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物质基础。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三)内涵发展进一步凸显德育工作初具特色,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德育理念,德育活动丰富,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显著增强;推进了新课程改革,初步构建了以“生存教育”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为生活而教,为生存而学”的理念凸显,个别化教学、主题单元活动(社区化课堂教学)、学生成长平台建设以及烹饪、花卉种植等课程建设初显成效,得到了镇江市兄弟学校的广泛借鉴和省内特教同仁、专家的认可;“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不断深化,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学校先后被评为镇江市平安校园、镇江市文明单位、镇江市信息技术先进学校、镇江市绿色学校、镇江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三、发展困难2/13(一)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随着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现有规模偏小,难以向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延伸。校舍建筑、活动场地等生均面积不足,校舍使用年限较长,教学、生活设施不够完善,不能满足智障儿童少年心理、生理及行为特征的特殊要求,与国家发布实施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和建筑设计规范要求有很大差距,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此问题已经成为学校下一步发展的瓶颈,亟待解决。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二)师资数量缺口大,师资结构亟待改善,师资质量有待提高,师资队伍建设任务极其艰巨。立足当前,对照国家和江苏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编制标准,学校专任教师缺编10人以上,结构性缺编更为严重。当前,在校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学生残障类型多样、复杂,残障程度越来越重,学校原有办学思路、队伍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生活教师、幼儿教师、康复类教师、音体美等学科专任教师缺位现象日益突出。实行绩效工资制度以来,我校因为规模小,教职工数量少等原因,按教育局现行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我校在二次分配时教职工人均奖励性绩效工资低于普通中小学,与普通教育教职工相比,我校教职工待遇呈下降趋势,工作积极性受挫。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镀。(三)扬中市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未建立,“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名实不符,“中心”价值无法实现,在普通中小学就读的残障儿童少年享受不到应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