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标中的不平衡报价摘要:现今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开放、招投标工作日趋完善与规范,在投标竞争上更加激烈。这样在现实的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中有两种值得关注倾向:一是施工企业在投标活动中采用不平衡报价的手段,维持投标报价的竞争力;二是业主盲目压价,在招标文件中制定不合理条款。投标企业为了中标,均全部承诺,导致中标企业无利可图,而在工程施工中不惜采取偷工减料等手段,使工程在质量安全上受到很大影响,给工程质量埋下隐患。上述倾向不利于业主对工程项目的投资控制和管理。通过这些年来的工程造价工作,本人就不平衡报价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和认识。关键词:投标不平衡报价1.不平衡报价的概念所谓不平衡报价是指施工企业在投标总报价确定的前提下,有意识地调整某些项目的单价或数量,旨在从设计修改引起工程量或单价变更中获得额外收益。2.不平衡报价的表现形式表现形式可归纳如下几种:一是设计图纸不明确或有明显错误的,估计今后会修正的项目,其单价则会报高些,以利变更估价时采用;二是预测到以后工程量会增加的项目,其单价则会报高些;三是对工程量难于计算准确的或少计的项目,单价可报得高些。四是对工程量多计的项目,单价可报得低些。这样总报价影响不大,一旦实际发生工程量比投标时工程量大,企业就可获得较大的利润,而实际发生工程量比投标时工程量小,对企业利润影响也不大;五是对建设单位提供暂定价格的项目,如暂定价偏低,则工程量有意扩大,待以后价格提高后获取额外的差价;六是对先期施工的项目,其单价会定得高一些,可增加早期收入,加快资金周转。对后期施工的项目,其单价会定得低一些。3.不平衡报价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整个招投标过程中招标单位和投标单位既统一又对立,双方的统一基本点是按合同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建设任务;对立点是在工程造价的计取上是相互对立的。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招标单位追求工程造价最小化;而投标单位则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招投标单位在工程造价计取上的对立性,是不平衡报价产生的前提。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态势愈演愈烈,随着招标单位对拟投标单位资格预审工作的重视,在整个评标过程中,商务标的高低直接影响投标单位能否中标。一些发包单位为了减少投资,盲目追求低价中标,而投标单位为了在竞争中生存,往往采用压低造价,甚至把报价压到成本价以下,这种不健康的市场竞争方法,是导致不平衡报价产生的直接原因。4.不平衡报价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的不平衡报价将扰乱招投标工作的正常进行。就施工企业而言,不平衡报价是一种投标上的策略,对业主而言,不平衡报价将导致低价中标,高价结算。平时在工程造价审核过程中,常常遇到由于投标书中的不平衡报价而引起造价严重失真的情况。如某工程为无标底总价招标,设计内墙裙为磁砖,招标答疑时,投标单位要求招标单位确定磁砖的规格和用材档次,当时招标单位的书面答复为:规格和用材档次无法确定,暂按普遍白磁砖计算,待以后结算时按实际材料价格调整价差。中标单位就此大做文章,在投标书中白磁砖内墙裙面积扩大了近一倍,最后工程结算时,白白地向业主要了一笔材料差价。5.实现公正、合理报价的对策和措施招、投标实施中在造价控制方面应遵循“量、价分离”的原则。招投标、工程造价管理部门规范管理,采用“控制耗量、指导价格、市场定价”的计价管理模式,测算各类工程招投标的下浮幅度范围,使工程发、承包价格控制在相对合理的工程造价范围内,维护发、承包双方的经济权益。招标单位针对种种不平衡报价情况,应在不失公平、公正的条件下采取相应对策,力求工程招、投标活动规范、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及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体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第一、要注重招标前的准备工作。业主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基建程序办事,杜绝“三边”工程,要舍得花精力、花资金搞好项目招标前的准备工作,特别是搞好施工图设计。施工图预算,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行合理最低价中标,确保投标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准备工作概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图纸的设计深度和质量,这对总价招标的工程而言,尤其显得重要,施工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