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长拱桥施工方案一、基坑1、基坑开挖前应根据水文、地质、开挖方式及施工环境条件等因素,确定是否对坑壁采取支护措施。当基坑深度较小且坑壁土层稳定时,可直接放坡开挖;坑壁土层不易稳定且有地下水影响,或放坡开挖场地受到限制,或放坡开挖工程量大时,应按设计要求对坑壁进行支护,设计未要求时,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坑壁支护方案。2、基坑的顶面应设置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的设施。基坑顶面有动荷载时,其边缘与动荷载之间应留有不小于1m宽的护道,动荷载较大时宜适当加宽护道;若水文和地质条件较差,应采取加固措施。二、挖基和排水1、基坑的开挖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挖基施工宜安排在枯水或少雨季节进行。基坑的开挖应连续施工,对有支护的基坑应采取防碰撞的措施;基坑附近有其他结构物时,应有可靠的防护措施。(2)在开挖过程中进行排水进应不对基坑的安全产生影响,确认基坑坑壁稳定的情况下,方可进行基坑内的排水。排水困难时,宜采用水下挖基方法,但应保持基坑中的原有水位高程。(3)采用要机械开挖时应避免超挖,宜在挖至基底前预留一定厚度,再由人工开挖至设计高程;如超挖,则应将松动部分清除,并应对基底进行处理。4)基坑开挖施工完成后不得长时间暴露、被水浸泡或被扰动,应及时检验其尺寸、高程和基底承载力,检验合格后应立即进行基础工程的施工。2、采用集水坑排水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坑开挖时,宜在坑底基础范围之外设置集水坑并沿坑底周围开挖排水沟,使水流入集水坑内,排出坑外。集水坑的尺寸宜视渗水量的大小确定。(2)排水设备的排水能力宜为总渗水量的1.5~2.0倍。三、地基处理1、对符合设计要求的细粒土、特殊土等基底,经修整完成后,应尽快进行基础的施工,不得使基底浸水或长期暴露;基坑开挖后如基底的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应按程序进行设计变更并应对地基进行处理。地基处理应根据地基土的种类、强度和密度,按照设计要求,并结合现场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地基处理的范围应宽出基础之外不小于0.5m。2、对强度低、稳定性差的细粒土及特殊土地基,如饱和软弱黏土层、粉砂土层、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季节性冻土等,处理时应视该类土的处治深度和含水率等情况,采取固结、换填等措施,使之满足设计要求。3、粗粒土和巨粒土地基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于强度和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的粗粒土及巨粒土基底,应将其承重面平整夯实。2)基底有水不能彻底排干时,应先将水引至排水沟,然后再在其上进行基础的施工。四、地基检验地基的检验应包括下列内容:1、基底的平面位置、尺寸和基底高程;2、基底的地质情况和承载力是否与设计资料相符;3、基底处理和排水情况是否符合本规范要求;4、施工记录及有关试验资料等。五、砌体5.1材料5.1.1砌体工程所用的石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石料应符合设计规定的类别的强度,石质应均匀、不易风化、无裂纹。一月份平均气温低于是-10°C的地区,除干旱地区的不受冰冻部位处,所用石料应通过冻融试验,其抗议冻性指标合格后,方可使用。2、片石的厚度应不小于150mm。用作镶面的片石,应选择表面较平整、尺寸较大者,并应稍加修整。3、块石的形状应大致方正,上下面应大致平整,厚度应为200~300mm,宽度应为厚度的1.0~1.5倍,长度应为厚度的1.5~3.0。块石如有锋棱锐角,应敲除。块石用作镶面时,应从外露面四周向内稍加修凿,但应略小于修凿部分。4、粗料石的外形应方正,呈六面体,厚度应为200~300mm,宽度应为厚度的1.0~1.5倍,长度应为厚度的2.5~4.0倍,表面凹陷深度应不大于20mm。加工镶面粗料石时,丁石长度应比相邻顺石宽度大150mm;修凿面每100mm长应有錾路4~5条,侧面修凿面应与外露面垂直,正面凹陷深度不应超过15mm;外露面带细凿边缘时,细凿边缘的宽度应为30~50mm。5.1.2砌筑采用的砂浆应符合下列规定:1、砌筑用砂浆的类别和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规定。2、砂浆中所用水泥、砂、水等材料的质量应符合规范的相应规定。砂宜采用中砂或粗砂,当缺乏天然中砂或粗砂时,可采用满足质量要求的机制砂代替;在保证砂浆强度的基础上,也可采用细砂,但应适当增加水泥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