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本)试题库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驯化引种:引种地与原分布区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或引种植物本身适应范围较窄,只有通过人工措施改变其遗传组成才能适应新环境,或者必须采用相应的农业措施,使其产生新的生理适应性。2、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相同的染色体,形态相似、遗传性质相同的分别来自于父方和母方的两条染色体。3、种源选择:在种源实验的基础上,选择优良的种源。4、广义遗传力:遗传方差与表现型方差之比5、雄性不育:雄蕊发育不正常,雌蕊正常,能够接受花粉而结实。6、复等位基因:群体内在同一基因座位上有二个以上的等位基因存在,这些等位基因之间称为复等位基因。7、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需要而创造的一类群体,在遗传性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形态上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在一定地区和一定的栽培条件下,其产量、品质、生育期、抗逆性等方面符合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并能用普通的繁殖方法保持其稳定性8、单株选择法:按照选择标准从原始群体中选出一些优良单株,分别编号,分别留种,下一代单独种植一个小区形成株系(一个单株的后代),然后根据各株系的表现,鉴定各入选单株基因型好坏的方法。9、杂种优势:基因型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上比其双亲优越的现象,称为杂种优势。10、一般配合力:又称普通配合力,指一个亲本品种或品系与其他品种(系)杂交所得的一系列杂交组合后代某一性状的平均表现11、混合选择:则是从品种群体中,按一定性状选择优良个体,混合脱粒,下年混合播种,并与原品种和标准品种进行比较。12、细胞质遗传:以细胞质基因为物质基础的遗传。在高等动植物中表现正反交结果不同,子代的有关性状完全与母本相似。13、种质资源:凡可供利用和研究的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的植物类型,统称为作物种质资源。它包括品种、类型、近缘种和野生种的植株、种子、无性繁殖器官、花粉甚至单个细胞。14、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15、缺失:是染色体失去了某一区段。16、半保留复制:DNA的复制方式。先是DNA双链分开成单链,然后以每条单链为模板各自合成与模板互补的新单链,形成与原来母链相同的两条子链的过程。17、引种:将外地或外国的品种,经过简单的试验证明适合本地区栽培后,直接引入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方法,称为引种。18、基因工程:将甲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乙种生物的细胞内,并使外源基因得到表达,从而形成新类型。19、混合选择:则是从品种群体中,按一定性状选择优良个体,混合脱粒,下年混合播种,并与原品种和标准品种进行比较。20、园林植物分子育种: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以类似工程设计的方法,按照人们设计,将基因在离体条件下,用工具酶加以剪切、组合和拼接,并引入受体中进行复2制和表达,使受体获得该基因产生的新性状。21侠义遗传力:是加性差(VA在总的表现型方差(VP)中所占的比例,22、芽变::一种体细胞突变,即植物芽的分生组织细胞自然发生遗传物质变异,当芽萌发长成枝条时,在性状上表现与原来类型不同的现象。23、染色体组型:指一个物种的一组染色体所具有的特定的染色体大小、形态特征和数目24、遗传平衡定律:在某个较大的、随机交配的自然群体内,发果没有突变、迁移和自然选择等因素的影响,则其等位基因的频率在各世代保持不变。此定律又称哈代一温伯格定律。25、中心法则:是关于DNA、RNA、蛋白质三者功能相互关系的概念。是指在大多数情况下,遗传信息从DNA传给DNA的复制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由RNA通过转录和翻译确定蛋白质特异性的过程。26、诱变育种:又称引变育种或突变育种,是人为的利用物理或化学等因素,诱发作物产生遗传变异,在短时间内获得有利用价值的突变体,根据育种目标要求,对突变体进行选择鉴定,直接或间接的培育成生产上有利用价值的新品种的育种途径27、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28、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现象,就是遗传。遗传保证了生命在世代间的连续性。20、变异:子代与亲代之间不相似的现象。变异有遗传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