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一、偏心受压构件破坏特征偏心受压构件在承受轴向力N和弯矩M的共同作用时,等效于承受一个偏心距为e0=M/N的偏心力N的作用,当弯矩M相对较小时,e0就很小,构件接近于轴心受压,相反当N相对较小时,e0就很大,构件接近于受弯,因此,随着e0的改变,偏心受压构件的受力性能和破坏形态介于轴心受压和受弯之间。按照轴向力的偏心距和配筋情况的不同,偏心受压构件的破坏可分为受拉破坏和受压破坏两种情况。1.受拉破坏当轴向压力偏心距e0较大,且受拉钢筋配置不太多时,构件发生受拉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构件受轴向压力N后,离N较远一侧的截面受拉,另一侧截面受压。当N增加到一定程度,首先在受拉区出现横向裂缝,随着荷载的增加,裂缝不断发展和加宽,裂缝截面处的拉力全部由钢筋承担。荷载继续加大,受拉钢筋首先达到屈服,并形成一条明显的主裂缝,随后主裂缝明显加宽并向受压一侧延伸,受压区高度迅速减小。最后,受压区边缘出现纵向裂缝,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而导致构件破坏(图4.3.1)。此时,受压钢筋一般也能屈服。由于受拉破坏通常在轴向压力偏心距e0较大发生,故习惯上也称为大偏心受压破坏。受拉破坏有明显预兆,属于延性破坏。2.受压破坏当构件的轴向压力的偏心距e0较小,或偏心距e0虽然较大但配置的受拉钢筋过多时,就发生这种类型的破坏。加荷后整个截面全部受压或大部份受压,靠近轴向压力川一侧的混凝土压应力较高,远离轴向压力一侧压应力较小甚至受拉。随着荷载耳逐渐增加,靠近轴川一侧混凝土出现纵向裂缝,进而混凝土达到极限应变Ecu被压碎,受压钢筋耳的应力也达到/,远离M—侧的钢筋4可能受压,也可能受拉,但因本身截面应力太小,或因配筋过多,都达不到屈服强度(图4.3.2)。由于受压破坏通常在轴向压力偏心距e0较小时发生,故习惯上也称为小偏心受压破坏。受压破坏无明显预兆,属脆性破坏。LXLLLLLLLLmKA11npV11^14.3.2受压龜坏3.受拉破坏与受压破坏的界限综上可知,受拉破坏和受压破坏都属于“材料破坏”。其相同之处是,截面的最终破坏都是受压区边缘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变而被压碎。不同之处在于截面破坏的起因不同,即截面受拉部分和受压部分谁先发生破坏,前者是受拉钢筋先屈服而后受压混凝土被压碎,后者是受压部分先发生破坏。受拉破坏与受弯构件正截面适筋破坏类似,而受压破坏类似于受弯构件正截面的超筋破坏,故受拉破坏与受压破坏也用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生作为界限,即:M色属大偏心受压破坏;>空为小偏心受压破坏。其中金按表3.2.2采用。二、偏心距增大系数n在偏心力作用下,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将产生纵向弯曲变形,即会产生侧向挠度,从而导致截面的初始偏心矩增大(图4.3.3)。如1/2柱高处的初始偏心距将由为增大为叭+f,截面最大弯矩也将由N旳增大为N(®+f)。f随着荷载的增大而不断加大,因而弯矩的增长也就越来越快,结果致使柱的承载力降低。这种偏心受压构件截面内的弯矩受轴向力和侧向挠度变化影响的现象称为"压弯效应”,截面弯矩中的Ne.称为一阶弯矩,将N^f称为二阶弯矩或附加弯矩。引入偏心距增大系数〃,相当于用nei代替珂+f。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按其长细比珀f禺不同分为短柱、长柱和细长柱,其偏心距增大系数n分别按下述方法确定:(1)对短柱(矩形截面珀”<5),可不考虑纵图斗.3川受拉破坏叭九fyA\(b)E14.3,3帽心豈压拄的側向挠I由(4.3.向弯曲对偏心距的影响,(2)对长柱(矩形截面5V嘉丛<30),偏心距增大系数按下式计算:E+1400;/叽中2%2(4.3.2)(4.3.3)式中/。一构件的计算长度;力一矩形截面的高度;心一截面的有效高度;q――偏心受压构件的截面曲率修正系数,当°>时,取Z厂;Z2――构件长细比对截面曲率的影响系数,当/0/hV15时,取<2=;A—构件的截面面积。(3)对细长柱(如他>30),网应按专门方法确定。三、对称配筋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基本公式及适用条件(1)基本假定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也可仿照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作如下基本假定:1)截面应变符合平面假定;2)不考虑混凝土的受拉作用;3)受压区混凝土采用等效矩形应力图,其强度取等于混凝土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