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性状分离比专题一、致死效应1.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由此推断正确的是()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B.自交后代出现有尾猫是基因突变所致C.自交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2.某种鼠中,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且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为A.2:1B.9:3:3:1C.4:2:2:1D.1:1:1:13.某植物单果与复果是一对相对性状,种皮白色与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一株该植物自交,F1代出现复果白色种皮:复果黄色种皮:单果白色种皮:单果黄色种皮为6:3:2: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植物单果,白色种皮为显性性状B该植物具有致死效应,白色种皮纯合致死CF1代中复果白色种皮的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中纯合子为1/16DF1代中复果白色种皮个体中杂合子为1/34.斑翅果蝇翅的黄色和白色、有斑点和无斑点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用纯合的黄色有斑点果蝇与白色无斑点果蝇进行杂交,F1全是黄色有斑点果蝇。让F1雌、雄果蝇交配得F2,F2表现型的比例为7:3:1:1。请分析回答:(1)斑翅果蝇翅的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2)针对“F2表现型的比例为7:3:1:1”这一结果,研究小组尝试作出解释:①研究小组认为:控制斑翅果蝇翅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且存在雄配子不育的现象。据此推断,不育雄配子的基因型为,F2的基因型共有种,其中纯合子的比率为。②为验证上述解释的正确性,可重复上述实验,获得F1后,选择F1中(填“雌”或“雄”)果蝇进行测交。若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则研究小组的解释是正确的。(1)黄色、有斑点(各1分)(2)①Ab或aB(各1分)81/45.鼠的毛色和尾长短都属于完全显性,分别由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一对基因具有纯合胚胎致死效应。现用黄色长尾鼠与黄色长尾鼠交配,F]的表现型为黄色长尾和灰色长尾,比例为2:1,灰色短尾鼠与灰色短尾鼠交配,Fl的表现型为灰色短尾和灰色长尾,比例为3:1。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鼠的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和。(2)鼠控制(毛色、尾长短)的基因具有_(显性、隐性)纯合胚胎致死效应。(3)若用基因型为。AaBb的雌雄鼠杂交,子代个体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4)若用黄色长尾雄鼠与一雌鼠杂交,Fl胚胎无致死,且个体表现型有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则母本的基因型。(1)黄色短尾(2)毛色显性(3)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6:2:3:1(4)aaBb二、9:3:3:1变式问题(一)、显性互补9:76.香豌豆中紫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共同控制,只有当同时存在两个显性基因(A和B)时,花中的紫色素才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aBb的紫花香豌豆自交,后代中紫花和白花之比为9:7B.若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5,则亲本基因型只能是AaBb和aaBbC.紫花香豌豆自交,后代中紫花和白花的比例一定是比3:1D.白花香豌豆与白花香豌豆相交,后代不可能出现紫花香豌豆7.某植株从环境中吸收前体物质经一系列代谢过程合成紫色素,此过程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如图所示)。其中具紫色素的植株开紫花,不能合成紫色素的植株开白花。据图所作的推测不.正.确.的是1号染色祎$号染鹽停基盼基因B勵怖物质'.中间轲质'.紫色索f白色〕(白色)傣砂A.只有基因A和基因B同时存在,该植株才能表现紫花性状B.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不能利用前体物质合成中间物质,所以不能产生紫色素C.AaBbxaabb的子代中,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3D.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必定发生性状分离(二)、积加效应9:6:18.萝卜的根形是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的。现用两个纯合的圆形块根萝卜作亲本进行杂交。F1全为扁形块根。F1自交后代F2中扁形块根、圆形块根、长形块根的比例为9:6:1,则F2扁形块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