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的根脉一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说课材料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一年级《美术鉴赏》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我将用五个部分来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第一部分:说教材《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是中国美术鉴赏部分的第二课,属于工艺美术类别。本课讲述了古代玉器、陶瓷和青铜器的发展与文化内涵以及它们的审美对中国文化、社会习俗的深远影响。教材前面一课是《学些美术鉴赏知识》,前课里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在本节课可以加以应用。这一课我将分为三个课时来讲,本节课着重讲述古代玉器艺术。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要重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本课所涉及的玉器、陶瓷、青铜器,在中国古代都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是中华先民对人类文化作出的重要贡献。课标指出:应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新课标、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以及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体会从造型和装饰的结合方面,鉴赏工艺美术作品。、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教学难点和重点本课的难点在于如何通过对古代玉器的欣赏,理解玉器在当时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具体的应用。所以必须对古代社会的礼制做初步的介绍,使学生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历史意义,就成为了本课的重点。但不可大量以故事为主线,忽略了美术鉴赏的初衷。第二部分:说学情分析在生活中或者市面上,我们经常都能见到玉,所以玉这个概念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特别是我们南阳的独山玉,但是真正的玉制品我们在生活中却不容易接触到,因此对于学生来说不理解玉的真正的文化和价值,所以对玉器缺乏全面的认知和鉴赏。那么就必须多以实例来激发学生对玉器的探究和热情。第三部分:说教法学法、说教法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本课的设计理念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创设情景法、讲授法、活动探索法、讨论研究法和课件演示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协调,灵活变通,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彰显学生学的主体地位。、说学法“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教师引导下,运用探究、欣赏、感悟、想象、讨论评述五结合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第四部分:说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进入主题课前出示图片,简单的讲述完璧归赵的故事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喜欢玉吗?喜欢玉的什么?都知道哪些与玉有关的词语,请列举出来;那么词语中的玉为什么要这样应用,它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感受古代玉器艺术的震撼和思考。新课标指出美术教学活动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充满艺术美感的课堂环境。这个环节,意在营造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和想象、思考、判断等能力。学生此时对玉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后面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课标指出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要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使用美术术语(如形状、色彩、空间、材质等),以自己的观点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当学生发表见解后,由教师进行升华提炼,特别是君子比德于玉作为重点讨论,它阐述了古代人对玉在审美上的一个升华,起先是把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