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3.感受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喜爱的情感经历4.比校本文与〈〈母鸡〉〉在写法上的异同。难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教学准备:课文插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猫〉〉,感受到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其实呀,老舍先生家不仅有古怪淘气可爱的猫,还有母鸡呢!板书16.母鸡.2.让学生说一说对母鸡的了解。过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老舍笔下的母鸡吧!二.初读课文,理清文意。1.这是一篇阅课文,请同学们首先读一下阅读提示,看看提示当中为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提出了哪些要求。(1)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2)比较〈〈猫〉〉和〈〈母鸡〉〉有什么不同。2.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想想老舍笔下的母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检查词语(课件出示)如怨如诉反抗欺侮成绩凄惨慈爱辛苦趁其不备4.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老舍由讨厌母鸡到喜欢母鸡的转变过程。三.再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思考:1.书中的哪一句话直接表明了作者讨厌母鸡?(第一段第一句话)2.书中哪一句话又写出了作者喜欢母鸡?(最后一段)1.学习课文1~3段,弄清作者为什么讨厌母鸡?(1)叫声讨厌。怎样叫的?(没完没了细声细气如怨如诉)什么是如怨如诉?(没完没了的哭诉抱怨)听了这样的叫声,你有什么感受?(毛骨悚然)(3)欺软怕硬。(欺侮忠厚老实的鸭子,趁其不备咬同类的母鸡,害怕强硬的公鸡)什么是欺侮?(欺负),什么是趁其不备?(趁别人不注意)如果说欺负不同类的鸭子让我们情有可原,那么欺负同类的母鸡就让我们感到可恨了。(4)发狂炫耀。做了点成绩,没完没了地叫,就连聋子也被它吵得受不了。(这是一只多么浅薄媚俗的母鸡呀!)过渡:就这三点足以让人非常的讨厌这只母鸡,可是又是什么原因让作者改变了对母鸡的看法呢?学习4~10段母鸡自从有了鸡雏之后,又是怎么做的?(1)负责(保护小鸡)一听到一点动静,就把小鸡召唤到身边来保护它们。(2)慈爱(找到食物给小鸡吃,自己却饿着肚子)(3)勇敢(有了小鸡之后,为了保护小鸡敢和大公鸡斗)(4)辛苦(教小鸡生存的技能)过渡:同学们当你读到这儿的时候,你的脑海里是否会浮现出小时候的情景呢?你不觉得此时的母鸡就像我们的母亲吗?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一起来读读这位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鸡吧!齐读课文第九段(出示大屏幕)对,此时的作者不仅仅是在写母鸡,而是在写我们人类最伟大的母亲,让我们为我们的母亲而读吧!再读第九段。对于这样一只母鸡,你们还敢再讨厌吗?(齐读最后一段)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四.比较〈〈猫〉〉与〈〈母鸡〉〉异同1.情感态度2.在叙述动物特点上3.文章结构4.语言运用上五.拓展1.学了今天的课文你有什么话要对自己的母亲说?2.佳作欣赏〈〈柱子上的母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