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汇报材料一、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和布克赛尔是伟大史诗江格尔的发源地之一,江格尔文化丰富独特、以“三多”和“三长”为特色的江格尔文化资源,是我县发展民族文化的优势和基础。xx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以蒙古族群众为主体的各族人民长期生产、生活实践,是建设有和布克赛尔地域特色文化的基础和源流,是我县各民族保持对祖先的记忆和历史延续性的独特展现,形象地体现了xx县各族人民的内在精神,具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特点,融民族性与大众性于一体,是xx县各族人民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利用好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县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加强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抢救已经刻不容缓。二、加强领导、制定措施,建立协调有效的工作机制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及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新政办发[2005]142号)精神,切实加强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哈兰为组长的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县委、县人民政府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纳入文化发展纲要,并在2007年确立了“工业强县、财政xx县、文化名县”的战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xx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一协调解决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成立xx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xx县文第1页共5页体局加挂“xx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牌子,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运作体制,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工作,负责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具体组织、业务指导、项目论证和宣传联络等工作。三、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具体工作2005年,在普查摸底的基础上,确定重点,联合巴州、博州,将蒙古史诗《江格尔》成功地申报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07年,经过磷选,将我县蒙古族长调民歌、蒙古族托布休尔申报为自治区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现已公示。成功申报后,开展的工作有:2005年将县展览馆第三展厅由文物旅游展厅布置为江格尔展厅,从而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广大未成年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开展“江格尔”走进课堂活动,县广播电视局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短片,向广大群众普及保护知识,培养保护意识,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共识,营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2006年3月9日xx县与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签订了《和布克赛尔县“江格尔”和民间信仰与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大型委托科研项目;2006年4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签订了共建“史诗江格尔与口头传承田野研究基地”、“孟根布拉克江格尔奇跟踪观察田野基地”的协议,并于2006年9月正式挂牌;2006年5月为广泛宣传和介绍xx县自然风光、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风情、旅游开发项目等目的与《中国科学探险杂志》编辑部签订了协议并于2006年第8期为和布克赛尔专集;2006年7月10日—12日成功举办了首届江格尔文化旅游节暨第十届那达慕大会;2006年7月16日至7月30日由xx县县长乌音山带队,组织本县文体局、旅游局等有关部门领导(6人)和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孟克教授等(3人)一行9人,赴蒙古国进行江格尔与历史文化学术考察;2006年8月—9月聘请了蒙古国著名喉麦表演家,蒙古国功勋演员森格道尔吉赴我县培养20余名青少年艺人;2006年8月—9月聘请了蒙古第2页共5页国著名摔跤教练朝格图达拉赴我县培养近30名青少年江格尔摔跤手;2006年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