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语文2020学年七年级上册《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生本课堂导学案19、月亮上的足迹学习目的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3、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才能。学习过程前置作业课前诵读:这是一篇纪实报道。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初次登月的全过程。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文章所记叙的预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明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宏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能够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预习检测1.解释词语仰头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小心翼翼:2、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3、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约的语言概括。课堂探究4、登月全过程能够分为几个阶段?5、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6、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7.7、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8、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提醒?9、在写登月全过程的时候,用了大量的数字,时间精确到分秒,在文中画出来,说说这些数字起什么作用?10、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11、假设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像,写一篇小短文。标题为《我驾飞船登月》。12、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启示?当堂检测(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依照注音写出汉字。(1)áng()首挺立(2)轨道()(3)椭圆形()(4)小心yìyì()(5)铁锹()(6)狭zhǎi()2、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2)迈开了人类探究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3)飞船开场作减速飞行,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到达神往已久的月亮上空了。3、本文采纳的是顺叙的方法,即按照事件开展的时间先后的顺序来表达的方法,如此读者容易把握。登月的前前后后总共能够分为四个阶段,请各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下每一阶段的主要内容。(二)课内阅读①三名宇航员在舱内吃了晚饭。……②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慢慢地飞行。……。③19日晚上9点32分,地面指挥中心发来呼叫。……④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⑤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11点51分,……这是人类探究太空的里程碑。1、这几个语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的依照是什么?2、“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慢慢地飞行”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是;“它发着漂亮的银光,静静地悬在飞船的上方”这句话运用的表达方式是。3、“这个引力的静止点”指的是什么?你明白它的详细位置吗?为什么把它叫做“引力的静止点”?4、第①③④自然段中加点的“他们”所指代的内容是一样的吗?请详细说明。5、第⑤自然段划线的句子是四个短句,特别有气概,充分表达了作者无比激动的心情。请你换一种方式,以便更能突出作者这种心情,应该如何说?6、你明白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是在什么时候吗?对我国进展的载人航天飞行活动你有什么看法?(三)拓展阅读人类为何对月球情有独钟①月球是地球的近邻,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早在遥远的古代,人类就有了奔向月球的美妙愿望。每当中秋佳节,皓月当空,把酒赏月,其乐融融之时,苏东坡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名句正道出了人们对这一良辰美景的美妙祝愿。②人们只看到了那朗朗夜空中漂亮动人的月光,但可能并不明白,月亮原来与人类的生命还息息相关呢。美国谢鲁?皮尔逊博士的研究指出,在太阳系最初构成时,月球即遭到地球的牵引,成为它的卫星。在月球靠近地球的过程中,地球外表的海洋出现强烈的潮汐崎岖,这种剧烈崎岖所引起的宏大摩擦力,令地球气温剧增,导致地心熔化。地球岩浆在高温及高牵引力作用下,出现旋转式滚动,其结果产生了磁场。正是这一“超巨”磁场,对地球构成了一个“保护盾”,减少了来自太空的宇宙射线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