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回访母校的社会实践报告书篇一:回访母校社会实践报告长沙理工大学回访母校社会实践报告班级;学号:实践地点:实践时间:2020.1.24实践目的:立足社会,学会感恩。实践环节:(1)母校概况(2)回忆往昔,受恩勿忘(3)助力高三,解疑答惑(4)实践收获,体会(一)母校概况1学校历史遂平一高是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省级文明单位,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前身是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陶城中学。1953年秋更名为遂平县第二初级中学。1956年,招收高中班,易名为遂平完全中学,学制六年。1958年大跃进时期,遂平完中,遂平师范,遂平一中合并,由遂平完中统一领导。同年秋,开展大炼钢铁运动,学校基本停课,合并的学校解体。遂平一中仍回原址开办。遂平完中,遂平师范仍为一体。1960年暑假,学校招收幼儿师范。1961年,遂平师范停办,幼儿师范停办,初中班停止招生。至此遂平一高才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高中,定名为河南遂平高级中学,学制三年。1966年7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学生停课闹革命。1968年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开始。66,67,68三届学生同时毕业,插队劳动。同年底,“四下放”,学校停办,教师各回原籍。高中,一中合并为红旗中学。1970年春,遂平县在遂平一高原址上开办“遂平农机学校”。同年冬,该校停办,中央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国防科委占驻遂平一高至1971年底离去。1972年二月,遂平一高复校。高中,一中分家,这才正式定名为遂平县第一高级中学。1975年8月18日,遂平县遭受特大洪水,学校除一栋教学楼和一个化学实验室外其余一切全被冲走冲毁。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学校的隶属关系由受地区教育局转变为受县教育局领导。次年,恢复高考,1980年学制改为三年,并确定为驻马店地区重点中学。1997年入选为河南名校。2学校规模我的母校遂平县第一高级中学坐落于遂平县汝河北岸,占地186亩,总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新校区位于遂平县月儿湾大桥南,新107国道东侧,占地面积95000平方米.共有73个教学班,在校生5900多人。现有在职教职工337人,其中国家级,省级,市级骨干教师68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24人,特级教师6人,高级教师74人。(二)回忆往昔勿忘受恩作为一名在母校辛苦培养下而迈入大学殿堂的学子来说,母校是我们心中永远不能忘记地方,那里有我们最纯真的回忆,有我们为考大学而寒窗苦读的画面。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乡情,悠悠母校恩,莘莘学子心。重回母校怀抱,回忆往昔,重温师生情,共话同窗谊。母校培养了我们,从大学回到家乡然后回访母校,这任务不仅给我们重温母校的感觉,而且让我们回忆过去的寒窗苦读和与老师,同学的点点滴滴,这些回忆曾经给了我们勇气和力量。如今我已是一名大二的学生,在一年多的大学生活中学到了很多。满怀兴奋,我回到了母校。看着曾经熟悉的学校,一草一木,令我感慨万千!再回母校,早已没有了高考的压力和紧张,多了一份轻松和自在。我漫步在校园里,踏着学校的砖铺路,看着身边匆匆而过的学弟学妹,想到高中那段“峥嵘岁月”。如今卸去升学的烦恼,难得有机会“冷眼旁观”了。我们曾在这里寒窗三载,时光匆匆转眼又将是一个三载。我来到了曾经的班主任杨老师的办公室,扣门而入,看到的依旧是老师伏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案的身影。杨老师看到我来了,热情招呼我坐下,放下手中的工作,和我攀谈起来。从回忆我们,到现在的学弟学妹,老师说最大的心愿就是盼望我们成才。杨老师热情的邀请我给学弟学妹讲讲经验心得。我欣然同意,杨老师让我晚自习的时候给学弟学妹做个演讲!(3)助力高三,解疑答惑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一个个对未来充满期望的眼神,我仿佛又看到了昨天的自己!我简单的介绍了自己的高考经验,和自己在大学的所见所闻。剩下大部分时间留给他们提问,问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他们大多关心的是大学的生活,因为高三的巨大压力已经让他们疲惫不堪,他们都很关心是不是到了大学生活学习没有了父母老师管。一切都很轻松自在。我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和所见所闻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