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人教版《《地理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之等高线地形图亚马孙平原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死海乞力马扎罗山青藏高原东非大裂谷自学目标自学目标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等。2.在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判断坡度的陡缓。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自学内容一自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海拔、相对高度甲乙海平面1000米500米1500米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相对高度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海拔山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合作探究一1、海拔和相对高度一定是正数吗?2、在地图上标注的高度是海拔还是相对高度?3、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为8844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死海相对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多少?两地的相对高度又是多少?自学内容二自学内容二1、基本概念:等高线、等高线地形图2、想一想,等高线是如何绘制出来的?3、等高线分布的疏密状况与坡度陡缓有什么关系?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如何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的连接成线100100100100100100100100200200200200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二、等高线、等高线地形图概念二、等高线、等高线地形图概念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都是相等的。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山顶山顶AA山顶山顶BB山脚山脚CC山脚山脚DD鞍部鞍部缓坡缓坡陡坡陡坡等高线分布的疏密状况与坡度陡缓的关系等高线分布的疏密状况与坡度陡缓的关系结论:结论: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地方,等高线稀疏山体的不同部位名称山顶山脊缓坡陡坡鞍部山谷合作探究二:几种基本地形部位的判读山顶(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线闭合,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向四周逐渐降低(即中降低(即中间高,四周间高,四周低)低)等高线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向低处凸出出等高线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向高处凸出出两个山顶两个山顶之间的低之间的低地(点)地(点)等高线重等高线重合的地方合的地方(线)(线)(2)某地计划在甲村建一造纸厂,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说明理由。(3)支流C与D相比,适合进行惊险刺激的漂流活动,理由是:_______(4)某地计划在甲、乙两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a、b两条线路中较为合适的是__,理由是:_______地势四周高,中间低洼且较开阔合作探究三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水流速度快。(1)图中等高距是米。A地所在地区的地形类型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5)为充分开发B河的水资源,拟建一水库,请在图上用“||”标出最佳坝址,理由是_C道路平坦,可减少修路的工程量,利于车辆行驶。盆地100不合适;因为甲村位于B河流的上游,建造纸厂容易造成中下游水的污染。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练习:b此处河谷狭窄,利于筑坝;上游河谷较宽,有较大的蓄水区域。流河课堂小结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图的判读基本概念:基本概念: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布的等高线分布的疏密疏密状况与状况与坡度大小坡度大小的关系的关系山体的不同部位名称:山体的不同部位名称:山峰、山脊、山谷、陡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崖、鞍部部3、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组织登山活动,目标是图中的山顶,计划分为四个小组分别沿图中①②③④线路进行攀登,你认为沿坡度最缓的线路攀登的小组是()A.①B.②C.③D.④2、下列有关等高线地形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稀疏B.选择等高线重叠的地方爬山最容易C.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地海拔都相等D.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的部位是山脊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表示海拔高度的是()A、学校教学楼相对食堂高5米。B、学校升旗杆高15米。C、烈士塔高30米。D、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DCD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A._____________,C.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