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课程标准素养解读1.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2.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1.时空观念:通过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相关史实的学习,勾勒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流血事件及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等事件的时间与地点,进而形成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时空观念。2.历史解释:俄国十月革命经历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两个阶段,斗争方式也从和平夺权发展到暴力革命,收集史料并分析其中原因,进而形成正确认识。一、革命前夜的“火星”1.客观条件(1)垄断资本软弱: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但具有浓厚的军事封建色彩,本国垄断资本对西欧资本表现出极大的依赖性。(2)社会矛盾尖锐:国内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国内矛盾。2.主观条件: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1)背景:1900年,列宁创办《火星报》,同时把各地的组织联系起来,从思想上和组织上做好了建党的准备。(2)特点:是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3)成立: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宣布了布尔什维克党的诞生,它的建立,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二、帝国大厦的坍塌1.二月革命(1)背景①1914年,俄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②1917年国家局势日益恶化,广大人民群众掀起了反战、反饥饿、反沙皇专制制度的革命浪潮。(2)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1917年3月(俄历2月)彼得格勒工人、士兵发动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3)影响: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占主导地位。(4)性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沙皇制度的政治斗争,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四月提纲》:1917年4月,列宁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革命转变的任务;并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3.七月事件:1917年7月,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血腥镇压示威群众,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意味着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三、世界历史的新纪元1.概况(1)爆发: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11月7日上午,《告俄国公民书》宣告临时政府已被推翻。(2)建立新政权:1917年11月7日晚攻占冬宫,宣告各地全部政权转归工兵农代表苏维埃,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还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2.历史意义(1)国内: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2)国际①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②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误区警示]二月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判断一场革命的性质要从革命完成的斗争任务来看。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推翻的是在俄国存在长达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进一步扫除了俄国的封建残余,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的背景、进程、性质及意义1.十月革命的背景史料根据列宁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①不仅能够在具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它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国家开始②,然后再影响其他国家,最终在全世界得以传播。——(美)曼弗雷德·马伊[解读]①指由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领导的,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的的革命。②为落后的俄国革命寻找理论基础。[思考]根据史料说明十月革命在理论上有哪些突破。【提示】十月革命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爆发的理论。2.十月革命的进程史料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③。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④。——列宁《四月提纲》[解读]③指出俄国革命方向的转变。④指出了俄国革命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