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集安市第一中学高一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读图与讨论,理解流水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会说明河谷的演变过程。2、能根据示意图解释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与讨论,理解河谷的演变过程。2、会利用景观图片分析河流地貌的成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学习重点】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学习难点】理解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课前理解】下蚀:是指沟谷或河谷底长期受水流冲蚀,沟槽与河床向纵深方向发展的现象。溯源侵蚀:在流水不断侵蚀下,河谷不断向河流源头延伸,使河谷不断延长的现象。又称向源侵蚀。侧蚀:河流向河谷两岸的侵蚀。【学习过程】①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地貌和地貌两种类型,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②观察A、B两幅图片,分析它们属于哪种河流地貌类型?一、河流侵蚀地貌1、阅读P77课文及图4.17,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下面的表格,并说明河谷的演变过程。河谷形成阶段初期[中期成熟期主要侵蚀方式和为主河流减弱,增强以为主河谷形态特征河谷横剖面呈“”型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更,河谷河谷横剖面呈“”型2、知识拓展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⑴在右图河流弯曲处,a是岸,b是岸。(填侵蚀岸或堆积岸)⑵右图ab处河谷的剖面形态是A、B、C三图中的()图。⑶若在右面图示中建港口,应建在a处还是b处,为什么?二、河流堆积地貌1、河流堆积地貌的概念:。典型地貌类型是:,包括、和三种类型。2、结合图4.18找出洪(冲)积平原的位置是在,河漫滩平原的位置在,三角洲的位置在。3、阅读P79课文,讨论探究(1)洪(冲)积平原的形成①试用山区、洪水速度、出山口、地势、洪积扇、洪积平原等词语描述洪(冲)积平原的形成。②P79活动:演示洪(冲)积扇的形成。(2)河漫滩平原的形成试用河流中下游、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漫滩平原等词描述河漫滩平原的形成。(3)结合课本P79案例3说明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其形成的因素。(提示:可从输沙量、潮流落差、潮流搬运能力三个方面来谈)【课堂小结】自主归纳本节知识要点【学习检测】1、河流的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对河谷的影响依次是()A.展宽、加深、伸长B.伸长、加深、展宽C.伸长、展宽、加深D.展宽、伸长、加深2、读右图,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①—a,②—b,③—cB.①—b,②—a,③—cC.①—c,②—b,③—aD.①—c,②—a,③—b3、以下关于河流堆积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洪积扇一般发育在山前B.河漫滩平原一般发育在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C.三角洲平原一般发育在河流的中游D.河漫滩一般形成于河流的凹岸4、读右图,沿A—B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A.黏土砾石粉砂B.粉砂黏土砾石C.砾石粉砂黏土D.砾石黏土粉砂5、问题探究:小明和爸爸游览某一瀑布时,小明的爸爸在一旁说:“经历数万年的时间后,这一瀑布可能不再位于目前的位置了。”小明的爸爸认为该瀑布在数万年后不在当前位置是否有可能?如果有可能,会沿河道哪个方向移动?上游还是下游?并说明理由。【课后作业】模块作业本P52习题。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