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学习目标知识点识记理解运用1掌握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内容分析学习重点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及特点学习难点分析这些思想产生的原因以及对推动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学习方法通过重点讲述的方法,介绍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突出他们超越自己时代的地方,引导学生准确评价历史人物。学习活动拓展与练习※复习导引:图一中国农村农耕图二西方蒸汽机头对比中西方近代前夕的历史,19世纪后半期的世界潮流是什么?面对现实,中国是如何顺应世界潮流的?一个主题:挽救民族危机两个方向:向西方学习、向俄国学习三个阶段:器物技艺→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特点: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到深※自学导引一、雾里看花:地主阶级抵抗派——睁眼看世界1.背景:⑴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1、“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2、一位中国文人汪仲洋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⑵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⑶林则徐、魏源在与西方人打交道中改变了对西方看法。⑷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下,先进知识分子开始觉醒。2.概况:⑴: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①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编译西方书报;②主持编写: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主要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⑵魏源:《海国图志》①性质:第一部由著作。②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抵御外侮,使国家富强。③意义:“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口号,也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3.特点:只学“器物”,不变制度。即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不变革封建专制制度。二、移花接木: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见课本49页知识链接)三、昙花一现: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1.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代表主张共同点康有为借孔子宣传维新变法理论,用进化论观点论证君主立宪制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变法图存发展资本主义梁启超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谭嗣同维新派中的激进派,批判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严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至在中午不敢睁开—《复兴之路》解说词3、“中学”:是指中国封建文化。“西学”:是指资产阶级文化。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4、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历史在这里沉思世纪末的落日,王朝的落日,文明的落日······不经意间,眼角滑落一行浊泪悲哀?!抑或是感动?!——日落紫禁城2.背景:⑴甲午战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民族危机深重。⑵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民族资级力量不断壮大。⑶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3.特点:学习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4.维新思想的影响:①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运动;②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提高了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热情;③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四、柳暗花明:资产阶级革命派——走向共和1.民主共和国方案的提出。孙中山是民主共和国方案的设计师。1894年,孙中山在“兴中会”的秘密誓词中,明确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2.民国方案的确立: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日本成立了“同盟会”,明确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定为政治纲领。至此,“建立民国”,即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正式被确立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共同奋斗的宏伟目标。3.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1)时间:从1905年到1907年,改良派以《新民丛报》为阵地,革命派以《民请回答:(1)“亡灵”指什么?(2)这说明了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特点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