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共同点①从主观目的来看具有反动性:其目的是取悦于列强、遏制革命形势和消除统治危机。②从活动本质来看具有落后性:仍未超出“中体西用”的范畴。③从客观影响来看具有进步性:清政府这些让步,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资产阶级的愿望,有利于中国近代化。④从实际作用来看有背离性:在直接影响方面,它引起了人民的反抗和满汉地主之间及资产阶级立宪派的离心,不但削弱了自身统治,还促进了革命形势的高涨;在根本影响上,派遣的留学生成为反清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者,编练的新军成为武昌起义的主力;奖励实业则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而且还从根本上瓦解了封建经济的基础。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新政和立宪均是清政府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这是世界资本主义潮流冲击下的产物,但结果都失败了,其根本原因在于本质的落后性。如何评价“新政”和“预备立宪”?“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内容大体出自戊戌变法,但实质却不一样,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①主观目的具有反动性。其目的是取悦于列强。遏制革命形势和消除统治危机、②活动本质具有落后性。仍未超出“中体西用”的范畴。③客观影响具有进步性,清政府这些让步,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资产阶级的愿望,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④实际作用具有背离性,在直接影响方面,它引起人民的反抗和满汉地主之间及资产阶级立宪派的离心,不但削弱了自身统治,还促进了革命形势的高涨;在根本影响上,派遣的留学生成为反清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者,编练的新军成为武昌起义的主力,奖励实业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经济和阶级某础,而且还从根本上瓦解了封建经济的基础。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新政和预备立宪均是清政府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这是世界资本主义潮流冲击下的产物,但结果都失败了,其根本原因在于本质的落后性。笔者认为,清末新政应该同上述事丅件一样,是属于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丅件按历史顺序应该排在义和团运动之后,辛亥革命之前。我之所以建议这样处理,除了上面说过的原因之外,还从清末新政在中国近代经济史、政治史、文化史、军事史上的重要地位来考虑。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上,清末新政时中国民族资本有了明显发展,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上重要的一步。在中国近代政治史上,由于清末官制改革,使中国国家体制开始向近代迈进,而且宪政也提到了日程上来在中国近代军事史上,清末的军事改革,使清朝军队发生了突出地变化,新军大批编练,这是中国军队建设的一大转折。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清末又恰是中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时期,废科举、办学堂、派留学,在中国封建的教育体制中,注入了西学的新鲜血液。清末新政既然在各个专门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就应该列入中国近代史重大事丅件之中。此外,就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而言,通常认为有两条主线:一条主要有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另一条主要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战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前者属于进步潮流,后者属于反动潮流。除上述两条线下的大事丅件外,笔者认为还有不好划的大事丅件,这就是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洋务运动姑且不论,单就清末新政来说,其正反两个方面的后果都十分突出,似乎正面成果大于反面成果。因此,清末新政虽不应和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提并论,但把它划到反动潮流中却更不适当,应给它以适当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