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考察报告——西柏坡考察报告这次组织我们去西柏坡学习考察,就是要让我们切身感受西柏坡精神的震撼力,接受直观的革命传统教育,加强党性原则修养,增强继承和弘扬西柏坡精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习考察,我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启发。我们怀着一种朝圣般的虔诚开始了这段难忘的红色之旅。西柏坡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55年前,党中央、毛主席在这里召开了历时两个月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指挥了震撼世界的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规划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我们一行逐一参观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同志旧居、军委作战室旧址、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会址、九月会议会址、新华社总编室旧址,防空洞等。曾经是中共中央机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最高统帅部的作战室里,三张长条桌,一幅地图,十几个工作人员指挥全国各个战场上的千军万马,这里不发粮饷不发枪弹,只发电报。确切地说这里曾是世界战争史上最小的指挥所,指挥着世界战争史上最壮观、最宏大的战争,而唯一行之有效的是电报。指挥千军万马的是电报,打败了蒋介石的800万正规军的也是电报……在西柏坡陈列展览馆里,我们参观了“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陈列,一幅幅照片,一件件文物和资料,使我们仿佛又看到了毛主席土屋里不熄的灯光,又听到了三大战役隆隆的炮声,看到了领袖们从西柏坡走向北京城的光辉背影。在中共中央旧址,我们瞻仰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同志的旧居和军委作战室、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会址等。在当时毛主席和他的战友们身居陋室,决胜千里,奏出了中国几千年革命史中最波澜壮阔的一章。在革命即将胜利前夕,毛泽东以一个伟大革命家和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谆谆告诫党的干部:第1页共11页“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的时候,毛泽东站在高高的柏坡岭上朗声说道:“我们决不做李自成。”这个声音如警钟长鸣,振聋发聩,引人深思""作为一个党员,应不断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应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主动自觉地学习,在紧密联系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的基础上,集中精力学习,静下心来思考,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新性的科学监管的理念,努力掌握和运用科学监管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为食药监管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其实,人活在世上,总要有个人生目标,总得有个发展方向,说得再朴实点,就是总该有个谋生的依托。既然把食药监管作为终身职业,就要把自己的理想、信念、才智毫无保留地奉献给这庄严的选择,就要像鱼儿爱大海,就要像蜜蜂爱鲜花,就要像万物爱太阳。怎样才能体现这份无反顾的选择:坚定信念跟党走,奉献岗位争创一流。奉献在岗位、工作争一流,说得具体点就是立足本职工作岗位,从点滴的小事做起,抓紧每分每秒,脚踏实地做实事,写好每一篇文稿,统计好每一份表格,接待好每一位来访者。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善小事,何以成大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这就是爱岗,这就是敬业。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全体党员在鲜艳的党旗前,庄严地举起右手,重温了入党誓词,表达了党员要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忠诚于党的事业,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力量的信心和决心。第二篇:西柏坡考察调研报告西柏坡考察调研报告为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20XX年7月3日-4日,在结束了一周的党校理论培训后,我们踏上了65年前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赶考之路”,捕捉着那段惊心动魄、第2页共11页可歌可泣、开天辟地的大转折时代的历史痕迹,受益良多,我作为第三调研小组的代表,写了考察调研报告。以赶考精神点燃XX县区开发激情一、考察调研的主要内容7月3日上午首先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该馆以翔实的图片、资料、文物等系统展示了党中央在西柏坡十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