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复习学【学案使用说明】了解课标要求,明确复习重点内容,提高复习效率,课前复习记忆并填充自主学习内容,做完练习题,准备上课检查。第1、2课百家争鸣【课标要求】: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自主学习】一、历史背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2.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正在形成。3.政治上:分封制瓦解,新兴封建阶级正在形成。4.文化上:私学兴起,学术下移,不同阶级代表著书立说,形成“争鸣”局面。二、“百家争鸣”的概况1.儒家(1)孔子——春秋时期的_____家、政治家和____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推崇为“圣人”。Ⅰ.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__”和“___”。①“仁”即“________”,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②“礼”就是要“_________”,符合西周名分等级制度。实现“礼”,就要“正名”,做到贵贱有序、名正言顺。③“________”,在以“德”、“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Ⅱ.哲学思想:“____________”,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Ⅲ.教育思想:教学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当仁不让于师”:学习方法——“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Ⅳ.文化典籍: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评价:①“仁者爱人”具有积极性,“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②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2)孟子——战国著名的思想家,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被尊为“亚圣”。政治思想:“_______”学说和民本思想(“____为贵,社稷次之,___为轻”)。伦理观:“人性本善”说。价值观:倡导“_____________”,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评价:①“仁政”、“民本”思想对约束暴政、缓和阶级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②“重义”对今天的精神文明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③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3)荀子——战国时期儒家另一重要代表,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哲学思想:①“________”“制天命而用之”(唯物论)②“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政治主张:治国以____为主,礼法并施;思想特点:杂取百家,但思想主体继承了儒家学说。评价:①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很长时间不为正统儒家重视。②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4)结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诸侯争霸,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手段实现统一;儒家学说倡导“仁”“仁政”,不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故不受重视。2.道家(1)老子(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思想:哲学思想:①“____”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论”;②朴素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评价:①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___、____学以及中国人的_______、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2)庄子(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哲学思想:“____”(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____”(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天与人“_____”,人必须顺从自然3.墨家墨子(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1)思想主张:“____”、“____”、“尚力”、“尚贤”、“节用”、“节葬”(2)评价:①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②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3)结论: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生产方式的确立,出现大量小生产者,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他们希望有一个和平环境来发展生产,故墨家学说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4.法家韩非(代表新兴地主的利益)(1)思想主张:①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_______中央集权;②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_______。(2)评价:①韩非是...